01
“我們仨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們三個或四個五個不等。只不過各家各個樣兒罷了。”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在“閱覽樹”——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捧著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我的心也跟著漸趨平和。桔黃的燈光下,透過淡黃色的紙頁,楊絳先生淡淡的溫暖,真實又平凡,不經意間傳遞著一種力量,那是面對人生風雨起落的從容與勇氣。
空氣中流淌著安靜的因子,連音樂都似有若無,在這家二十四小時不打烊書店,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天。
02
忘了自己身在何處。跟著楊絳、錢鐘書、圓圓,來到他們身邊。
我是一個看客,如影子般在他們不遠處,看他們三人的生活。順利與困境、開心與悲傷,人生風雨,幾度春秋,在楊絳筆下,化作一紙輕描淡寫。
忘了在進來之前,揮之不去那無端的煩惱。煩惱時間都去哪兒了,煩惱幫朋友寫的家長發言還沒寫,煩惱兒子上哪個英語培訓班,煩惱周五要用的PPT還是那么丑,煩惱英語課上外教說的那兩句話還是不懂,甚至早上開車時后面按我喇叭的家伙,也讓我無端煩起來。煩惱書架上那一排都要快落滿灰塵的書,是否在惱我了?
匆匆,日復匆匆。似乎每天都忙忙忙,可錢賺得還是不夠多,房子住得還是不夠大,想學的愛好還是沒進步,想要的日子還是沒驚喜。生活每天都是一地雞毛。
朋友很近,點開朋友圈,不管美國、澳大利亞還是偏遠村莊,想要知道好不好,點點手指一分鐘便清楚。朋友很遠,十分鐘車程,“改天”、“有機會”,不是這個加班,就是那個送孩子上培訓班;不是出差,就是旅游,一年難得見兩次。
這樣的匆匆,厭了,倦了,想要停下腳步,可我們大多數,就連放慢的勇氣都沒有。或許放一天假,停下來,慢下來,真的也不會少了什么。
真的不要有負罪感,一天,一個人,一本書,找尋一份寧靜。
03
“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楊絳和錢鐘書都是大學者,但大半輩子都擠在小屋子里做學問,有時還寄人籬下。中間多少坎坷傷心淚,但在楊絳筆下,都是輕筆帶過,更多的是回憶她和錢鐘書、圓圓之間的趣事。
和他們的人生風雨相比,我們的一地雞毛就是自尋煩惱。
這一天,一個人,一本書,值得,我心滿意足。
出門的時候,街道霓虹閃爍,下起了雨,雨水在燈光中幻化成美麗的光影。給先生打了電話,他說過來接我。鼻子一酸,一種叫做“感恩”的東西在心中慢慢滋長。
世間能得一人,愛好著我的愛好,我看的書,我寫的文,必定與我探討,對我鼓勵。一個工科男,堅持著與我探討文學。雖然都沒寫出什么像樣的文字,他卻道喜歡就好。就這么任性地滿足我想要的夢想,我想上輩子我一定是做了很多很多好事。
安穩、平淡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心有靈犀,則是可遇不可求。
前些日子上英語歌曲賞析課,老師講了一首《trouble is a friend》,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首歌。沒想到晚上先生跟我說,他白天聽到一首歌超級喜歡,下班路上一直循環在聽,歌名就是《trouble is a friend》!
心有靈犀的巧合,也能讓自己感動到哭。
04
不想再進去,索性就站在門口開始了我的street watching。雨很大,路人各色匆匆,許是有煩惱,許是也有幸福。
看見一對年輕男女,男孩撐著傘,自己衣服半邊全濕透,但還是保護著女孩不讓雨水淋濕;
媽媽和孩子,大手牽著小手,匆匆,許是剛放學,趕著回家寫作業;
公交車上,雨水和霧氣模糊了車窗,只隱約看見人擠著人;
呼嘯而過的小汽車,雨刮器使了勁地刮著,像要刮走所有雨水,和煩惱。
先生還沒到,給好友曉箏打了個電話。她去臨安了,騎車去的。
朋友中數她最灑脫,自己經營一家手工飾品店。每兩周給自己放個假,出去騎個車。
她說想騎遍中國,我說去看一本宋立偉的《騎車去歐洲》吧,我前幾天看的,挺適合你看。
05
熟悉的影子,先生到了。車上是《trouble is a friend》,單曲循環。沒有約好的,我們在同一天,都喜歡上了這首歌。
或許世間本沒有煩惱,只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定了很多煩惱。
又或許,所有的煩惱,當你換一種思維,換一種心緒,亦或變成另一種幸福。就像歌里唱的,麻煩是我的敵人,也是我的朋友。有些時候,倒是期待著歡迎它的到來。
就像這個雨天,突如其來的大雨,確實麻煩,倒也看到了不少感動的瞬間。
最后,以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來作結尾:“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文|微克vicky
圖|網絡
或許你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