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在情人節(jié)前一天劇終了,主演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紛紛在微博上與角色告別。
《知否》掛靠北宋的時代背景,講述了官宦家出身的庶女盛明蘭的家庭、愛情和婚姻故事,隨著明蘭的成長,呈現了盛府家宅的興榮歷程。
精彩的故事已經完結,但是我忍不住去八了一八劇中角色的名字,就當是我這個書粉和劇粉與《知否》告別了吧!
盛明蘭
作為盛府的六小姐,與幾位姐姐一樣,她的名字中也嵌著一個“蘭”字。
這個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孔子曰:“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屈原·離騷》中寫“紉秋蘭以為佩”,甚至,古時男女結拜也稱為“義結金蘭”。
蘭花在文人心中從來都是高潔、清雅、與世無爭的代表,明蘭的父親一向愛惜名聲、自詡文士清流,所以在給女兒們起名字的時候,也借用了這樣一個代表著“花中君子”的“蘭”字。
“明”字,本義是日月交輝而大放光輝,在盛老爹心中,對明蘭的期許一定不會這么高,這個名字可能更多意義上是明蘭生母對她的期許。
“明”有照亮、點亮的意思,明蘭的生母是小妾,日子過得十分凄楚,但是有了明蘭,她就有了生命中的光,也有了生活的樂趣。
而“明”字,也更像是原著作者對明蘭一生的概括,由一個不受寵的庶女,最終卻成為姐妹之中嫁的最好、活得最精彩的一個,這可不就是在一步步走向光明嘛。
盛如蘭
盛家第五女,可以算是盛王氏最疼愛的女兒了,盛王氏閨名為“王若弗”,其中的“若”字,就與“如”字是同一個意思,“如若”都有好像、如同的意思。
不過,盛老爹給女兒起名“如蘭”,是希望這個嫡出的小女兒像清雅的蘭花,不要像她母親一樣性格沖動、潑辣蠻橫,但是偏偏如蘭與盛王氏的脾氣一模一樣,簡直是復制粘貼過來的。
這也導致,如蘭即便是嫡女,在盛老爹面前也不如其他姐妹受寵愛。
不過好在,如蘭雖然嬌蠻,但本性善良,也算是承襲了盛老爹對她的一半期許吧!
盛華蘭
盛家嫡長女,她是盛老爹的第一個孩子,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華”字的基本意思是指美麗而有光彩的事物,華蘭出生時,林小娘還未入門,盛老爹與盛王氏的感情還處于蜜里調油的階段,夫妻感情好,對這時出生的孩子也會多些偏愛。
且華蘭還曾在盛老太太身邊養(yǎng)過一段時間,性格溫柔端莊、大方自持,頗有嫡女氣勢,人又極其聰慧,思慮周全,與生母的性格多有不同。
所以華蘭即便身為女兒身,盛老爹對她的期待也頗高,取名“華蘭”,便是希望她才華橫溢、風華絕代。
盛墨蘭
盛府第四女,也是盛老爹最喜歡的一個女兒。
墨蘭的花語是嫻靜,象征淡泊高雅,在古代文人心中,墨蘭不為世俗所擾、寂寞幽香、獨守高雅。
這也是林小娘在盛老爹心中的樣子,所以對于她的女兒,盛老爹也是希望女兒能像其母一樣,嫻靜溫婉。
“墨”是文房四寶之一,也是有學識的代表,林小娘能俘獲盛老爹的心,也是瞅準了盛王氏不懂詩文,無法與盛老爹達到精神上的共鳴。
在林小娘的教養(yǎng)之下,墨蘭也成了以詩書做筏,功于心計,只為嫁入高門顯貴的人。盛老爹希望她像“墨蘭”一樣高潔,卻終究只得了一個徒有筆墨功夫的心機女兒。
盛長柏、盛長楓
這兩兄弟的名字也與他們的性格、身份極其吻合。
《論語》中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在文人的心里從來都是堅韌挺拔的代表,也常被比喻寒門俊才、蟄伏之士。
盛長柏作為家中的嫡長子,學識淵博卻不張揚、正直嚴肅,完全只挑著父母身上的優(yōu)良基因繼承,為了家族的興旺,隱忍堅韌,入朝為官之后,甚至比他父親更多了幾分謀略和果敢堅毅。
即便是生母犯錯,也能持身中正、不徇私情,有這樣的嫡長子,盛家才能有后面的興旺!
盛長楓是林小娘的兒子,沒有跟盛長柏一樣,取“松柏”之名,而是挑了一個“楓”字。少了鋼骨、多了風情。
在《說文解字》中,楓的釋義是厚葉弱枝,善搖,大風則鳴。與盛長楓還真是有相似之處。
盛長楓是有七分的本事,就要吹十分的牛,科舉不中,就去走“捷徑”結交權貴,結果口無遮攔,讓盛老爹被關在宮里兩天,險害了全家。
招惹了自己院子里的小丫頭,卻無法對她們負責,險些害了她們性命,幸好后面娶了一位好娘子,倒是也讓長楓一點點開始上進。
顧廷燁
在顧廷燁心中,顧老侯爺是對他和他的母親白氏毫無關愛的,但實際上父子二人形同水火的關系,完全是小秦氏在背后搞鬼。
顧老侯爺與頭一位夫人大秦氏恩愛非常,所以對她的逝世難以釋懷,覺得是自己的錯,這份愧疚補償給了嫡長子顧廷煜,也就是顧廷燁的大哥。
“煜”意為光耀,照耀,例如“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
顧廷煜自幼體弱多病,顧老侯爺心里許是知道他無法扛起侯府的大任,卻還是想要將侯爵之位傳給他,讓他光耀顧府門楣,這是給他一份保障,也是對大秦氏的補償。
“燁”本意是指火盛、明亮,引申義是光輝燦爛。
嫡長子體弱,顧老侯爺有了顧廷燁這個健康的兒子之后,心里是很開心的。但是心里有大秦氏這個疙瘩在,還有小秦氏的私下挑撥,顧老侯爺也不可能跟這個兒子太過親近的。
如劇中所說,顧廷燁自小的功夫全是顧老侯爺親授,表面上是嚴父,對他要求嚴苛,但換個角度來說,也是對顧廷燁寄予厚望。
如果長子康健長壽,顧廷燁的本事能讓他自謀出路,如果長子中途病逝,整個侯府也只能靠顧廷燁支撐著,顧老侯爺心里對這個兒子一定是有愛又有愧的,卻有苦難言,也是可惜。
齊衡
相比顧廷燁,齊衡的童年生活就幸福多了,作為齊國公府唯一的兒子,自小便是在蜜糖罐里泡大的。
“衡”字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中有出現,“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衡、蘭、芷、若都是香草的名字,《九歌·山鬼》中也有“被石蘭兮帶杜衡”,同樣是香草名。
在平寧郡主和齊國公的心里,這個兒子應該就是如杜衡一般的君子、賢者。不為世俗所擾,不為污穢為染。
但是平寧郡主那么好強的一個人,又怎么可能希望兒子與世無爭?齊衡入朝為官之后,也表現出了不同一般的事業(yè)心。所以,齊衡的表字為“元若”!
“元”本意是開端、第一的意思,元宵、狀元等詞中都使用的是這一層意思。
“若”本意是像、如的意思,但因為古人的表字一般與名的詞義相近,所以這里應該不是“如若”的意思,而是指“杜若”,這是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同樣是在《九歌·山鬼》中有“山中人兮芳杜若”一句。
因此,“元若”這個名字便是在說,即便為君子,也要為君子之首。
齊衡出身公爵府,卻不靠祖蔭,非要自己考取功名,入朝為官之后為勸諫皇上,不惜丟官……這樣的齊衡看著執(zhí)拗,卻也難能可貴。
《知否》中,除了這些主要角色,還有盛老爹“盛纮”,盛大娘子“王若弗”,其姐姐康王氏“王若與”、林小娘“林噙霜”……
雖然只是配角,但名字總讓人感覺有做主角的潛質,他們的名字似乎就是在為這個角色做注解,更像是一部人物小傳,內有千秋,仿若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