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戰爭,用于戰爭
這個看起來有點像升級版指虎的家伙叫做Trench knife(直譯為溝槽刀,也被譯作戰壕刀),早期的溝槽刀都是由士兵或軍隊鐵匠自己“創造”的,戰壕上的鐵絲網和鋼樁,再配上一個刺刀,就成了一把簡易版的溝槽刀。
盡管如此,它依然很有效。這種自制版的”掌間刺刀“還是相當靈性的,被專門用于暗中消滅哨兵或其他近身目標,效果出眾。但它真正耀眼的時期,還是在得到優質改良之后。
一套從天而降的刀法
是的,溝槽刀經過改良之后,變得更加強大銳利了,這時候應該稱呼它為戰壕刀更為合適,因為它得到最多應用的地方,就是戰壕間的生死搏斗。
戰壕間的拼殺,迅速而致命,所以要求對應的冷兵器也要擁有這樣的特質。戰壕刀除了可以使用基本的格斗招式外,還有一套獨有的刀法:雙手持刀,躍起,從空中向敵人的腦袋刺去。
如果躲閃不及,帶來的后果就是少掉半個腦袋,或是少掉臉上的某個器官,
這樣做確實很殘酷,但卻能在轉瞬間決出勝負,但也可以理解為是戰場的實際需要。
看似胡來,實則血脈強大
一件強大兵器的創造不會空穴來風,肯定是有史可鑒,再不濟,也會有一個參照物,不可能在混亂中寥寥草草誕生。
西方史學家認為,戰壕刀(20世紀初誕生)的制造靈感來源于博伊刀(19世紀初誕生),因為兩者的外觀與效用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19世紀初期的博伊刀,標志性的護手和大刀身??
博伊刀是在美國西部持續風靡的一種冷兵器,持有博伊刀被認為是擁有勇氣,敢于拼死相搏斗的真男人。士兵們依照博伊刀創造戰壕刀,說的玄乎點兒,也許也是想擁有一部分這種“殘忍信仰”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戰壕刀也常被拿來做一些抹俘虜脖子的事兒,所以也被稱作“俘虜刀”。
博伊刀、戰壕刀相結合的產物??
番外:
一些有趣的現代戰壕刀(包括改造)
本文作者:老刀記·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