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在《退步集》中說“今天的年輕人不再有寄出或期待情書的奢侈了,不再有保留情書、家書或友人的書信,并在一生中時閱讀的奢侈了。古代交通不便,‘魚雁往返’經年累月。于是有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現代郵政發明后,愛情詩末日臨頭,但還有情書與等待情書這回事——等待,就是奢侈啊。”
這不是第一次在陳丹青的書里讀到詩句了,湊巧的是每次都到詩句都在坐地鐵回來的路上。心里總是莫名涌起一陣感動。
詩句好美!古代的人才是真正有品味,文字雋永凝練。
我依然會期待收到情書。初中從福建到成都念書,與幾位好友一直通信,大學也曾寫信,畢業后寫過不少明信片。喜歡書寫的情緣,喜歡那像誦讀一句詩的珍重,喜歡你收到信后懂我的心意。
也不局限于中國的詩。
德國詩人荷爾格林曾寫:
在柔媚的湛藍中
教堂鐘樓盛開金屬尖頂
燕語低回,蔚藍縈懷
旭日冉冉升起,盡染金屬尖頂
風中,風向標在高處瑟瑟作響
誰在鐘底緣階而下,誰就擁有寧靜的一生
……
劬勞功烈,然而詩意地,
人棲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這般斗膽放言,
那滿綴星辰的夜影,
要比稱為神明影像的人
更為明澈潔純?
人,應當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遂想到王菲唱的《明月幾時有》、《紅豆》,好的歌詞有時像一首韻律清晰的詩,聽到唱到時也有心動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