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不愿提筆的日子。
本來老師給的題目是“小時候,爸爸媽媽總是說”,哪知我內心如此反抗,于是自己更換了標題。其實腦海中甚至想不起什么爸爸媽媽經常說的話,內心的抗拒已然浮現出來。只是因為,幾日前課程上,有位老師說我沒能真實地做我自己。原本我并不服氣,經過幾番對抗和較真,終于看到那個按照自以為的父母的期望長大的那個小孩,而且充滿了委屈。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人身上都背著一個重重的殼,這個殼可以讓我們將自己保護起來,把外界對我們的傷害降到最低,這個殼可以讓我們感受不到愛的缺失帶來的絕望和痛苦,這個殼可以讓我們自欺欺人,心安理得地做著自己并不喜歡的事,說著并不情愿的話且不自知。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終于有一天,或許我們可以站在那個背著殼的自己面前,對自己說:你可以將殼脫下,自由地做你自己。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不是自由和解脫,而是痛苦和抗拒。原來,沉浸在痛苦里比面對痛苦更為容易。擺脫舊的信念和模式,以一個全新的身份去面對這個世界需要極大的勇氣。那個過去的自己,習慣了獲得允許的自己,從來沒有以真實的面目示人的自己,已然忘記了自己該如何走路如何呼吸如何做自己。破碎重生并不是只有超然的美麗,更多的是撕裂的痛苦,與那些 不愿面對的回憶和解、放下,并繼續前進。
圖片發自簡書App
跟過去的自己相遇,想象中很美,實際上痛苦不已。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