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原創攝影作者為戴德文,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原文出處。
我之前發表的那一篇文章《我的攝影中國風》,出乎意料地受到許多網友的喜歡與關注,有幸被簡書攝影編輯推薦至了當日首頁和「今日看點」,也被加入了《眼界》攝影專題,甚是感謝。
有朋友留言問我相片中用的是什么字體,我笑答是「戴德文體」。其實我也沒說錯,因為那些文字都是我一筆一畫手寫的,全網獨一無二,僅此一家。
有網友表示「有國畫的味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相得益彰」等,看到這些他們的肯定與鼓勵,我備感欣慰。雖然可能只是一句「喜歡」或者一個點贊,也足以讓我有一種「遇見知音」之感,編輯文章期間的辛苦與勞累也瞬間煙消云散。
鑒于大家對我的「中國風」攝影作品的喜歡與贊譽,我今天與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創作過程,希望看完之后你也會有所收獲。
一、前期:
前期拍攝時注意留白,為后期添加文字時留下必要空間。至于要如何才能拍出一張好照片,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掌握這些“高頻小套路”,你就是攝影達人!》中有分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閱讀。
相片是相機還是手機拍攝,對我而言是無甚區別的,畢竟如今手機鏡頭的像素早已可與相機比肩了,沒必要再擔心因「相片容量太小」而損失像素信息了。在挑選素材時,我主要選擇一些構圖得當、適合配文字而且有點「國畫」意境的風光類相片。
我挑選的這張是我在廈門海邊用慢門拍攝的:
通過觀察和感受相片中的主要「意象」,找到一些與之相符的唐詩或宋詞。我發現,相片中朝向鏡頭撲面而來的波濤是一大視覺沖擊,所以我覺得用蘇軾的那一句詞來描繪畫面再適合不過了: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選定文字方案后,我再用美工硬筆將其認真抄寫在白紙上,為了便于后期合成時摳出清晰的文字,紙張必須是純白色的。完成后拍照存檔,作為后期素材之一。
此處另一個最大的考驗就是:你的書法功底。有美感的文字無疑可以為整體效果加分,相反,則會破壞畫面美感,弄巧成拙。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底子,可能會喪失很多自由度了:你好不容易找到了好的配詩,卻發現寫不出有書法美感的文字,確實是一種遺憾。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方便快捷的解決方法就是利用app的自帶字體效果,比如:黃油相機等。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字體千篇一律,沒有手寫體的質感,無法讓你的作品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后期:
我使用的app主要有:Snapseed、Pixlr和PicsArt。
這是我手機里的攝影類app。
我主用的只有兩個:Snapseed和Pixlr。前者主要用來修圖,后者則主要用來合成:利用其強大的「雙重曝光」功能,將風景和書法進行合成。
1.
選擇一張攝影圖片。
點擊左下角,進行工具欄(由于我對日文感興趣,所以將手機字體設成了日文,請忽略此細節),右上角即為「雙重曝光」。
添加準備好的文字素材,并點擊第二個「比較」濾鏡:
添加文字后,需要根據畫面的構圖和留白,對文字的大小和位置進行調整,切記:
攝影為主,文字為輔。
2.
此時點擊左上角的橡皮擦圖標,進入橡皮擦工具欄。一邊縮放圖片,一邊用「橡皮擦」(消除功能)或「畫筆」(修補功能),對文字的背景細節進行微調,使其與風光相片更自然地融合。此時是考驗你的耐心和「心靈手巧」的時候。
PicsArt我比較少用,我只用它的「反相」(即文字顏色與背景顏色互換、反轉,如黑色字體變成白色字體)濾鏡功能。當風光相片的背景較暗或者顏色較深時,此時不適合用黑色的字體,所以有必要通過「反相」,將字體顏色轉換成白色,效果如下圖所示:
3、
為了突顯「中國風」的特點,「印章」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這個其實非常簡單,只需在網上找到一個諸如「在線印章生成器」之類的網站,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字體和樣式,生成保存即可。
最后再重復一次合成文字的步驟,利用二次曝光功能將「印章」合成到文字末尾。此處應注意:
印章位置要符合書法落款規則。
微調后合成出片,效果如下:
以下是另一幅「中國風」攝影作品:
配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三、小結:
大道至簡。總結只有一句話:
前期好好拍,后期好好修。
后期合成的過程沒有什么操作難度,都是在手機上就可以簡單完成,需要的是耐心和細心。
不管是什么風格的攝影作品,最關鍵的還是作品本身,后期添加的文字和配詩只是起到加強意境的作用,只有在前期時相片拍好了,它才能「錦上添花」。因此,「練好攝影基本功」才是打造「中國風攝影」的最快捷、最可靠的方式。
感謝閱讀。
我是愛攝影的戴德文。如果你也喜歡攝影、喜歡我的文章,那就請你為我點贊和關注我吧,你們的支持是我前行最大的動力!
往期文章瀏覽:
我的攝影中國風
黑白攝影:讓喧囂都市多一分寧靜
行攝志(七):用鏡頭感受文藝廈門
如何在唐詩宋詞中學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