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動作一:植入目標
植入目標是給對方一個正向的拉力,這是啟動輔導的前提。我們來看下面兩句話:
你不對,我來教你。
你可以更好,我來教你。
說后面這句話時,對方更容易聽進去接下來的輔導,對吧?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是針鋒相對的態度,不管是不是出于好心,給對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沒事找事,亂挑刺兒”。但如果我們事先給對方植入一個目標,告訴他往這個方向走更好,并且對方也認為自己配得上這個“更好”,想變得更好,那他會覺得我們是在幫助他成長,也會更加愿意接受輔導。
這是植入目標的價值。“植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跟他談職業規劃,談對他的期待,也可以談公司的大盤子·····總之,要給對方他想要的東西。我要特別提醒的是,植入目標不能想當然地“為他好”,一定要思考:這個目標到底是我認為對方想要,還是對方現正需要的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時總說:“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上好大學就能有好工作。”這是不是目標?當然是,但這是不是孩子的目標?不好意思,還真不一定是。有太多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在給父母讀書,是在完成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而不是自己打心底里有動力。是不是對方的目標,不要“我覺得”,得要“他覺得”才行;最起碼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樣才能開啟輔導。
舉個例子。組長、組員鬧矛盾了,你作為部門領導,想教組長怎么帶隊伍,當然可以說:“你這么批評人不對,正確做法應該是評樣。”但你還可以看看接下來這種說法:“你現在帶5個人的團隊,這么干挺好。但是將來帶30人,甚至300人的團隊,肯定得換個方法。你要是想進步,想帶大團隊,我來教你一下,批評人也是有講究的。”
像這樣事先給組長設計一個他無法拒絕的目標(帶領更大的伍),你之后的輔導就可以更加順利地推進了。
【I:重述原文】
我們往往在給對方目標引導的時候,會直接和對方說應該怎么怎么做,但本質上沒有調動對方的積極性,對方也不會本質上認為這是給自己做的。所以在植入目標前,要找到共同的目標,然后從他的角度出發,調動他自己的內驅力去達成目標,會更有效
What:
該便簽描述了植入目標的核心關鍵
why:
我們往往給別人提意見時,會適得其反,別人一不領情,二是即使表面植入了目標,但也不是對方內心的真正目標,很容易后勁不足
how:
①思考對方所需,找到共同目標
②先給對方給予正面反饋
③換個場景指出現在這種方法的弊端。
④引導對方,表達自己能為對方做什么,幫他達成什么目標
where:
此方法適用于需要幫助的人,那些本身不需要幫助的人,這個方法就不適用
【A1:關聯經驗】
案例故事:
5年前,前男友面臨由于剛進入碩士階段,比較迷茫,當時我也沒關心他的感受,直接給他巴拉巴拉說了1h的碩士期間規劃,講完了之后還信心滿滿的說放心,只要努力的踏踏實實走完這三年,一定會好的。
但前男友好像并沒有表達出自己多么肯定,甚至是表面冷冷的說了句謝謝。
案例反思:
自己只是想當然的在幫他,和他說一些具體的方法論,卻沒有從根源上調動他的積極性,解決他內心迷茫的關鍵性原因。
【A2:規劃應用】
目標:一周內幫學生W樹立畢業前的一個小目標
行動計劃:
①找到W,詢問在畢業前有什么想做的事情,了解其狀態
②對他有自己的想法給予肯定
③為了達成想做的事情,我可以和他一起樹立目標,幫助事情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