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們是從事創新的活動,或者說,正在創新將企業家和普通的經營者區分開來。創新活動賦予了資源一種新的能力,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創新本身其實也創造了資源。這個怎么理解呢?
在遠古時代,地區都是一片雜草叢生,100年前,我們發現了石油,并將其應用于工業,但在此之前我們普遍認為,石油對農業和土地其實是有害的,因為它讓土地更加貧瘠。同樣的,青霉素在沒發現其殺菌的功能之前,還被認為是一種有害的細菌。在經濟領域中,“購買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而購買力則是創新企業家們所創造出來的,在19世紀早期,美國農民因為沒有錢買不起農業機械,但是收割機發明者之一的麥考密克發明了“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這無疑是一項偉大的創新。
創新不一定都是技術性的,甚至說都不一定是一個“實物”。包括集裝箱,教科書、分期付款等在各個領域的創新,都不是嚴格意義上工業形式的創新。同時,創新也并不一定要顛覆性的創新,也可以是社會性創新,關于社會學創新,日本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在100年前,日本將他們的資源投入于社會創新,而對技術創新加以模仿、引進并改造,結果他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可以將這種創新稱之為“創新性模仿”。歷史告訴我們,只要形勢需要,日本人就會表現出巨大的社會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向世人展現出他們具有超凡的運用企業家戰略的能力。
創新是一個社會或者經濟學術語,而不是一個科技術語,我們可以用薩伊定義企業家精神的方式來對它下一個定義:創新就是改變資源的產出。或者,我們可以按照現代經濟學家的習慣,用需求術語而非供給術語對它加以定義:創新就是通過改變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價值和滿意度。
系統的創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組織地尋找變化中,存在于對這些變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經濟或社會創新的機遇進行系統化的分析中。那我們如何系統地識別出創新機遇,如何判斷成功的機遇和失敗的風險呢?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家們必須學習如何系統化的創新。
通常來說,這些變化都是已經發生過的或者正在進行之中的。絕大多數成功的創新都是利用變化來達成的。確切地說,許多創新本身就蘊含著重大變化,但是絕大部分的創新都是平凡的,它們只是利用了變化而已,因此,創新的訓練是以知識為基礎,進行診斷性的訓練,對提供企業家機遇的變化領域進行系統化的檢查。
具體來說,系統化的創新是指七大創新來源。它們包括:
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敗、意外的外部事件;
2.不協調的事件——現實狀況與設想或推測的狀況不一致的事件;
3.基于程序需要的創新;
4.每個人都未曾注意到的產業結構或市場結構的變化;
5.人口統計數據(人口變化);
6.認知、意義及情緒上的變化;
7.新知識,包括科學和非科學的新知識。
這七個創新機遇的來源界線相當模糊,彼此之間有相當大的重疊部分。它們好比是七扇位于同一建筑物不同方向的窗口,每一扇窗口所展現的某些景致,也可以從鄰近窗口看到,但是,每一扇窗口的中心所呈現的景色卻是截然不同的。
接下來的內容,我們會繼續深入分析每一種創新的來源。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