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被一位老師批評了,他看過我寫的文章,也給我做過職業測試,覺得我現在的狀態非常好,了解了一下我目前的時間安排,就問我今年有什么目標要實現嗎?
我的回答卻是,我給自己三年的時間,三年之后一定要逆襲。
老師立刻很生氣,他說小寶你實在太不上進了,為什么是三年,為什么不是今年,你知道三年以后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嗎?
我頓時很尷尬,我告訴他自己的時間現在排的很滿,回家還要全職帶娃,不知道怎么再去擠出時間了。
他就給我舉了些例子,讓我覺得非常慚愧。
聊完之后,老師說回頭自己思考一下,現在還有哪些優勢可以挖掘吧。
不能做的都是不想去做
周末有個老師給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當時她的生活也是一團亂,不過后來學習利用各種時間來學習。有意思的是她發現吹頭發的時間是個死角,應該拿出來聽課,之后就一邊吹頭發一邊聽課。
最瘋狂的是,后來她發現洗澡的時間也可以拿出來利用,于是,她開始利用洗澡時間看視頻,但由于浴室霧氣太大ipad容易爆啊,就放棄了。
但她又說朋友發給她一個圖片,在墻上做了一個玻璃罩子把ipad封起來,這樣就不擔心洗澡的時候霧氣進去了。真的是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
我聽了之后就問這位老師,你在家怎么一邊帶娃一邊聽課呢?孩子不會來吵你嗎?我的老土的耳機在家里不方便用啊,每次被兒子看到就要扯下來,要我陪他玩不準聽東西。
老師頓時覺得很好笑啊,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個東西叫藍牙耳機嗎?今天一早,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買了副迷你型藍牙耳機,要做就做的徹底,要更好的利用碎片時間學習,設備就得跟上,之前的耳機必須更新換代。
之前其實我有猶豫要不要買藍牙耳機,但一直覺得算了吧,現在這個湊合著用吧,其實是自己改變的欲望根本不強烈,所以就浪費了這些時間。所以哪有什么不能做到的,根本就是自己不想去做而已。
精進自己的計劃和目標
和老師聊完之后,我默默的在本月的書單后面又加了2本書,其實一個月5本書的計劃我已經看完了將近4本,本想讓自己可以歇一歇,但我覺得現在沒有必要,有句話叫乘勝追擊,乘自己現在狀態好的時候,盡可能把精力發揮到最大化。
另外,我又把接下來一個月的計劃清單從10條增加到了20條。之前我寫過一篇《你不對自己狠,生活會對你更狠》,很多人告訴我,事情一多,我總是會心慌,而且工作了一天,下班在地鐵上我只想睡覺,怎么才能做到像你這樣呢?
我這里需要更正一個觀點,這里說的對自己狠是有前提的,是要在保證自己身體運作良好的情況下才能這么做。如果這樣的運作方式自己吃不消,硬撐著來時間長了把身體弄垮了,那我覺得還是不要去嘗試。因為每個人的精力和體能,包括大腦的運作頻率都是不同的,所以凡事不要去強求。
我所說的這些方法只適用于精力充沛甚至比我精力更充沛的人。如果覺得自己累了,想睡覺了,那就睡吧,只要保證自己清醒的時候,能發揮效率最大化就行了。
另外,給個建議,晚飯盡量少吃,甚至可以不吃。因為胃里的東西一多,血液就會更多的流入胃部而不在大腦,就會影響大腦的思考。所以很多肥胖的人都容易昏昏欲睡,就是這個道理。我個人沒有任何信仰,不是要大家去吃素什么的,較少晚上食物的攝入,完全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思考效率,這個是有科學依據的。
重新審視自己
最后,要找出自己的優勢,那今天回去我需要再次重新審視自己。
其實從早上開始,我就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習慣,包括在工作上,在學習上,發覺自己在做一件事情上并不是投入100%的專注度,大概有50%以上的時間,思緒會飛出去。有時候是去看一下手機,有時候是去翻一下我的書,雖然并不是想看,這些動作都很浪費時間,而且影響了專注度和工作效率。
另外,我審視了一下自己工作狀態,這里有個方法,就是問自己問題。比如:今天哪些事情做的不錯?(今天開會我們部門受到了表揚,部門效率非常高);又比如哪些事情還能做的更好?(給下屬布置任務一定要需求清晰,避免后期調整,最好做到工作一次通過);再比如,明天哪些事情上還要加強(和下屬的溝通需要再直接一點,不拖泥帶水)
最后,就是需要站在更高的維度看自己的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問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些什么?困難其實都是暫時的,自己也并沒有老的走不動路,看不動書,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我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如果你只是站著不動,自然不會傷到腳趾,你走得越快,傷到腳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樣,你能達到某個機會的可能性越大。”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