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理論給我的啟示《伍爾福克教育心理學》第二章讀后感

? ? ? ? ? 皮亞杰的理論對我的啟示

? ? ? 皮亞杰認為, 新的知識只有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才能被吸收。教學內容應適應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才能促進孩子的能力形成。

一、教育目標應該是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 ? ? 教育的目標并不在于增加知識量, 而在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要讓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吸收和同化所學的知識, 要讓他們去理解。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 應付考試, 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知識, 這將迫使學生主要依據記憶來學習。記憶而缺乏理解, 其結果只能是既不能學到知識, 也沒有促進智力的發展。記得在某校總有些老師能運用抄抄寫寫的方式讓后進生可以輕松躍過及格線,可是完成應試教育的及格率的要求。現在學了皮亞杰的理論,我認為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幫助孩子急功盡力地逼孩子學習,但長遠看將扼殺孩子的學習能力。

( 二) 教學內容應適應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 ? ? ? ?

? ? ? 皮亞杰提出了智力發展的四個階段, 認為每一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認知結構。他認為發展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 需要在前一階段發展的基礎上,才可能出現進一步的發展。因此, 智力的塑造是有條件的, 它必須遵循智力發展的階段來設計課程。教學不能超越兒童的發展階段搞拔苗助長, 教學設計只有在符合思維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加速思維的發展。現在許多家長都對小孩從出胎教開始就進行各種各樣的訓練或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這樣不按孩子的天性和特點為選擇報班,而是按大人的意志為轉移,冠以對孩子有益,所以小孩因為學習的內容多而雜便讓孩子從小厭學或扼殺了孩子。在我們給孩子培養特長的道路上,出現了不理智的現象太多了:有的家長經濟基礎好,就拼命多而雜亂地違背孩子,最終孩子因奔跑于趕場培訓中而失去了認清自己的熱情而半途而廢;有的家長有經濟基礎卻沒有培養孩子特長的能力和敏銳的目標,把優質人才培養的黃金時期給錯失了;有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工作忙,沒有毅力陪伴孩子、科學而堅持地培養孩子而追悔不已。成功僅屬于少數人,優秀的孩子凝聚著許多外因的合力,但最終還是孩子自己內省后持之以持地朝目標奮斗,才成為那些金子塔尖的各行各業的精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