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來沒有想過網絡暴力會發生在我這樣一個普通人的身上。一場暴風驟雨式的災難,因一句話一個朋友圈拉開了序幕,一切人性的陰暗面在它面前轟然倒塌,所有的不堪像多米諾骨牌一推而倒,從頭到腳將我團團圍住,從愛好、能力、工作、乃至于衣服、鞋子、頭發各種評價不絕于耳,不斷蔓延不斷擴散,一場噩夢改寫了我所有人生的計劃。
? ? 一切要從一個微信群說起。2015年5月朋友圈里有人發了一個二維碼,“這是一個繪畫群,歡迎大家掃碼入群",出于無聊和對繪畫的興趣我迫不及待掃碼加進了群。
? ? 群里大概有200人左右,群主雪是一個學美術的女生,時不時會組織線下繪畫活動,并且收一定的收取一定的費用,入群沒有多久她就問我:“小妞,周六來學油畫嗎?”言語間絲毫不見陌生人的客氣,完全是老熟人般的熟絡。我猶豫了一下,“這周日有事情,下周吧。”當然其主要原因是,我本身自己就是一個學美術出身的人。只是不好意思回絕她而已。隨后的日子里總是有三三兩兩的群里的人加我。有一句沒一句的聊天。“在哪個單位啊?什么工作啊?”不難看出這個群里的人都是群主的朋友或間接朋友或有一定文藝愛好的小青年。時常組織一個線下的聚會見見面。當然網絡時代,網友們見面約飯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8月的一天。群里有人突然說想眾籌個咖啡廳,大家紛紛舉手。我興致一起“那咱們單獨出來聊聊唄”索性積極的單獨拉了個四個人的群出來,聊了一下大家的目的和方向。其中就有群主雪。
? ? 而后的一天雪突然組織四個人線下見面。恰巧時間上有沖突,實在推不開。就和他們說,“你們先約吧,明天我有事情先不去了。”當時大家并未表露出不悅的狀態。第2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陣雨讓炎熱的城市多了一絲涼意。也帶來了一條無比壯觀的彩虹。朋友圈里大家紛紛發著“哇,彩虹。”我也湊熱鬧,拍了一張彩虹發在朋友圈里“聽說今天有彩虹。”當然這樣一條朋友圈在當時并未引起圈里的人不適或者反感。但誰曾想到它就是一條引發戰爭的導火索。
日子如流水,時隔4個月,2015年12月我從當時的單位離職,離開并不開心的工作。生活突然多了一絲無奈和迷茫。因為單身的原因,還多了一絲孤獨。
?某天在群里群主突然含沙射影的說了一句:“垃圾人放鴿子就不應該再出現在這個群里”聽到這句話,當時并沒有在意,但是隨后的幾天里不斷有人在發朋友圈,而且是同一個群里的人“垃圾人就該去死。”看到這里隱隱約約感覺到是在影射我,除了那根敏感的神經在不斷的波動,群主可能對我有不同程度的誤會或者說意見。畢竟是網絡聊天,因為身份的陌生我并沒有太多的在意,在或多或少感覺氣氛尷尬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退出了那個繪畫群。但這一切似乎沒有停止的意向,反而更加嚴重了。一場災難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傳播蔓延。一句垃圾人像是一根火柴引燃了整個山的灌木。點燃了整個朋友圈。不斷有人在朋友圈里說“垃圾人人人喊打就應該打死他”,“打死他。”我不斷的安慰這是這只是一場小小的插曲或者說誤會,不理會或者躲遠一點就可以了,但一切真的只是越來越嚴重。
?感覺似乎這樣一場戰爭已經蔓延了街頭巷尾。一時間朋友圈里是各種各樣的圖和各種各樣的謾罵。比如“智障打死他”比如“250,缺心眼兒。”比如“撒謊人品有問題。”比如“邋遢”我清楚的知道每一個詞是從哪個接觸過的人嘴里評價出來的。一切的一切像是從朋友圈蔓延到之前的工作單位,在從工作單位同事們的評價蔓延到同學間的議論,從大學同學到高中同學再到初中同學,似乎每一個微信存在的同學都知道并在參與這場輿論的戰爭。給出了相應數熟悉的評價。包括上學時期陳年的外號和一些小的故事。包括和我針鋒相對的前領導不斷給我的惡評。
?? ? 謠言和輿論像魔鬼緊緊包圍著我。吞噬著每一個細胞,侵略了每一個毛孔。像黑暗里瘋狂的魔鬼吼著罵著讓人毫無招架之力。在一年以后猶記得我微信上親歷這場災難的大學同學形容當時的情況為喪心病狂毫無人性。沒錯,就是喪心病狂,微信上360度的去評價我,從吃穿住用長相人品工作能力,學習成績到智商情商,各種各樣的評論鋪天蓋地而來。
?拋開那根似乎過于敏感的神經,冷靜了一段時間。因為生存和生活必要,我必須從新開始找工作。但是這一切,似乎從線上蔓延到了線下。每一個看到我的面試官都會眼神略帶異樣和懷疑,時而會吐露幾句朋友圈里的關鍵詞,比如“笨傻”。比如“不專業”,比如“亂七八糟。”我像一只無助的小鳥被包圍在天羅地網內,無形索頓無力又無助。輿論像一面倒向我的墻,每一個墻外的人都遵從了那句“墻倒眾人推的真理。”在一次次面試出現困難的時候,我不得不想另一個方法去謀生,很快我找到了一家早教機構合作,教孩子們美術。短暫的平靜之后,感覺輿論的惡魔爪依然在背后糾纏。老板知道了那些關于那些朋友圈里的輿論,但還好他并沒有過多難為我。
?? ? 一個月后早教中心倒閉了。
?? ? 我再一次陷入無助,但還好他把我推薦給了另一個藝術中心的老板。只要加過微信的家長都或多或少在現實中夾雜著幾句網絡上的評論,比如說“挺2的”比如說“神經病”在那一刻我只想逃離那個地方。雖然我課教的很好,但依然無法避免網絡暴力如影隨形。4個月以后我決定離開那里,想離開那個輿論的中心,開始新的生活。但一切不盡如人意,拋開朋友圈里各種各樣前男友前同事同學含沙射影的評論之外。在現實中我居住的地方,鄰居也會時不時的冒出那些熟悉的詞來形容我。每一次面試又像之前一樣開始了惡性循環,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和方向在哪里。
?? ? 讀到這里你一定會好奇是什么人擁有如此強大的魔力,能如影隨形的跟隨你,一直輿論,你討論你,監視你的一舉一動。
?? ? 2017年年初我才真正的知道了,這場網絡暴力幕后的始作俑者,這場輿論的操縱者。源于一場網絡愛情。源于一次朋友圈里的“有感覺。”
?? ? 2014年春天通過朋友圈里前老板推薦隨性加了他的朋友大偉,頭像是一張他自己45度的自拍。高大帥氣,從簡短的自我介紹上是做TMT的投資人。這樣高大上的社會層次與我們普通人簡直是隔著十萬八千里。所以只是默默的看他發圈,他可能也在默默的看我發圈。半年后因為工作上的情緒波動,我突然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句“誰能陪我看個電影啊?”一個人走進電影院的時候,大偉突然發來私信“我在和朋友吃飯,要不要來一起?”對于這樣突如其來的陌生邀請。還一時讓我難以接受。于是回復他“下次吧,今天有點晚了。”默默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他又發來私信。“你怎么不找男朋友?”我回復道“找不到啊,你怎么不找女朋友呢?”他發來語音,聲音溫柔又沉穩“我毛病比較多”那天的聊天兒在冬季里深沉夜色里結束。突然對他有點兒好感,從那以后每天都關注他的朋友圈。偶爾他會發發去哪兒跑步,去哪兒吃飯,全是生活的小日常。但是在第1次見面后這種朦朧的愛意卻戛然而止。當他提出在車上和我發生那種關系的時候,我奮力的拒絕才沒有讓他得逞。狼狽的逃回家,想分分鐘把這個人扔進垃圾桶。第2天他依舊禮貌的和我聊天,讓我婉轉的拒絕了。隨后又一次不美好的微信對話讓他完完全全的把我拉黑。終于結束了這次惡心并不完美的網戀。轉眼到了10月。朋友圈里突然有一個很久不聯系的朋友跳出來發給我一句“妹子給你介紹個對象唄?”“好啊,”我興奮的回答。但是當他把照片發過來的那一刻,我立刻愣住了。不是別人那個人,正是大偉。同時也是介紹人的朋友。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好像依舊沒有放棄我。在禮貌的拒絕之后,生活又陷入了平靜。最后的年底我迎來了那場讓人終生難忘的網絡暴力。
?? ? 而到了2017年。在我換了第3個電話號碼和微信的時候。我才隱約知道這是那個叫大偉的人。通過黑科技盜取了我之前的微信密碼。復制了我的微信號。添加了我所有微信號里的朋友同學同事。由于群主的那件所謂的放鴿子事件引發了這場網絡暴力。并且一直蔓延。他通過電話監控跟隨著我。如今事情已經發生了整整三年。他打著想要了解追求我的目的,到處向親朋打聽我的故事人品。并建立一個龐大社群讓大家溝通。我已經換了第9個或者說第10個手機號碼。微信號碼,郵箱號碼。但是那些如影隨形的惡評依舊糾纏著我不舍離去。
當你看到這里一定會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但是用我的人格和生命做保證它是真真切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發生在我這樣一個很普通的人的身上。甚至今為止已經蔓延到了我的家鄉。喜憂參半的評價中我似乎是一個透明的人。沒有隱私和個人自由。好像每一個人都知道了我過去的所有。每一個人都知道我現在在做什么。人們說互聯網是讓彼此之間不再擁有距離。但是正是這可怕的零距離,讓我的生活陷入了無比痛苦和麻煩之中。烏合之眾的現實反應。由于一段網絡愛情和網絡社群引發的一場無端的多米諾效應。
? ? ? 我只想要歲月靜好,你呢?
? ? ? ? ? ? ? ? ? ? ? ? ? ? ? ? ? ? ? alie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