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一舉一動都是真心實意,光明正大來,坦坦蕩蕩去。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譯文】
孔子說:“言辭工巧,臉上堆花,手足無措誠惶誠恐,扮成一副恭敬的樣子,取悅于人,左丘明認為這種行為可恥,我亦認為可恥。心怨其人,藏匿不外露,仍與之為友,左丘明認為這種行為可恥,我亦認為可恥。”
【注解】
1、足恭:錢穆注有兩解。其一,足,過于,足恭,過分恭敬。其二,從兩足行動上取悅與人。悅人。《小戴禮·表記篇》有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失足,失色,失口經常并列者講。
2、左丘明:魯國賢人。是不是和《左傳》作者一個人,不確定。
3、匿怨而友其人:藏怨于心,詐親于外。
【學習】
諂媚之人經常是這樣的表現——
巧言:說話言辭工巧,甜言蜜語。
令色:臉上和顏柔色,滿臉堆花。
足恭:樣子手足無措,誠惶誠恐。
他要干什么?阿諛奉承,曲道取悅,以惑人情,最終求得富貴。
奸險之人經常是這樣的表現——
明明對人心懷怨恨,卻深藏不露,還假意和對方交好,稱兄道弟,呼朋喚友。
他要干什么?希望對方在自己需要的時候為自己兩肋插刀,等報復時機到了,在對方肋上插兩刀。
魯國賢人左丘明認為這兩種行為舉動非常可恥,孔子也以之為恥。
君子一舉一動,都是真心實意,光明正大來,坦坦蕩蕩去,恥于做那巧言令色,口蜜腹劍之人。
張居正注,上位之人,遠佞防奸,當如畏砒霜,如避蛇虺(hui一聲)。因為此等人,不僅可恥,尤有害于國家。
普通人也是,這樣的“朋友”,這樣的“下級”,不要也罷,否則終有一天悔恨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