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十幾歲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我的天,老爸老媽管得也太多了吧?我不管,我就是偏科,就是不想周末還上培訓班,就是喜歡同桌,忍不住想早戀。”爹媽們管這個叫“叛逆期”。
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媽在電話里抱怨我弟,說他和班上女同學都交流頻繁,因為不喜歡數學老師,連數學課都不愿意聽了,成績下降了也不慌不忙,特別不聽話。我知道,她這么說就是想讓我管管我弟,我和我弟感情很好,他也樂意聽我的。
可我當時心里想的是:“丫的真羨慕這小子,比我明白的早,我十幾歲的時候怎么就過得那么憋屈呢?”可是我那時候還是慫啊,只是附和了幾句,滿足了我媽的吐槽欲。
說來慚愧,我枉為一枚95后,由于反射弧過長,我的青春期大概就是一個大寫的“慫”字貫穿到底,直到21歲,我才迎來姍姍來遲的叛逆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銷聲匿跡的叛逆期
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能是應了這句話,我爸就想讓我飛上天。
我還沒有上學的時候,我爸就讓我學加法,背乘法口訣,背完了才能出去找小伙伴玩。沒征求我的意愿,就跑去和學校老師商量:“簡單的加減乘除我家孩子都會了,讓她跳個級吧。”雖然我當時還不知道什么是個人意愿。
你們可能無法體會,童年時期,一歲的差距有多大。很多時候,同屆的同學都覺得我小,好欺負,我常常被排除在集體之外,對一個孩子來說,“他們老不帶我玩”,真的是一件特別特別難過的事。
小學三年級開始,老爸就讓我看課外書,我鬧著喊著看不進去,他不讓我出去玩,說看著看著就習慣了。別說,后來我還真就習慣了,喜歡上了閱讀,也不知道是我天生就逆來順受,還是那些書真的很有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爸的兩個夢,不過只有一個是真做的夢,還有一個是白日夢。
先說白日夢吧,我爸有回說起年輕時候的事,他去北京的時候特意去了一趟清華大學,想著自己雖然沒上成大學,跑來看一看,說不定以后自己的孩子能上清華呢。
另一個夢是我媽告訴我的,我爸有天半夜里突然坐起來嘆氣,我媽問他怎么了,他說:“我發愁啊,我們家xx肚子里要是一點墨水都沒有,凈有粑粑了,那可怎么辦?”
對于白日夢我暫且一笑置之,但是我的親爹啊,您大半夜地起來說這話,其實是因為自己想拉粑粑了吧?我真是何其無辜!
我那高瞻遠矚的老爹,不止在學習上對我期望甚高,在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方面同樣是為我操碎了心。
尊老愛幼這種常念的經我就不多說了,我和小伙伴鬧別扭不高興了,他也不管是誰的錯,只是教導我:“宰相肚里能撐船,你因為一些小事就生氣,說明你還不夠包容,遇事要多反省自己......”
我那時候還是個整天只想著打彈珠玩泥巴的孩子,天知道他哪來的信心,以為我那時候會聽得明白“宰相肚里能撐船”。
不過我猜我爸肯定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想著我可能還不懂這話的意思,只能多說幾遍,好讓我明白。于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所有的矛盾、委屈、憤怒,基本都以“宰相肚里能撐船”為終結。我想,我爸大概是想把我培養成一個圣人。
就這樣,我“被成長”成為了一個勤奮好學、尊老愛幼的乖乖女,永遠忍氣吞聲,永遠為別人考慮,大家評價我“善良大方脾氣好”,上中學以后,發小們紛紛開始肆意妄為、上房揭瓦,和爹媽斗智斗勇。只有我沒有“誤入歧途”,成功讓我的叛逆期銷聲匿跡。
高考過后,因為喜歡文學,我想選擇播音主持一類的專業,我爸找來武大畢業、現在在高中教書的伯伯,把我的志愿改得面目全非,變成了清一色的理工科。我有些疑慮和不滿,但一方面我習慣了順從他一貫的權威,不知反抗為何物,另一方面,我還沒有找到自己想堅守的東西。
后來有人問我:“為什么你身上會有一種超越自身年齡的成熟和理智呢?”我淡淡一笑,很裝x地回了一句:“天生麗質難自棄。”可是我知道,這其實并不酷。我過早地聽著自己不明白的大道理,外人看到的理智和成熟,從來都只是形同虛設的空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迎來自由生長
接下來就是自由生長的大學時光了,我進入學生會,參加乒乓球社團,認識了很多自信又飛揚的學長學姐。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我當時的部長了,她人美聲甜,八面玲瓏,不僅追求者甚眾,就連女生也都喜歡和她交朋友。在她面前,我總是自慚形穢。
好在我的一大特點就是可塑性強,沒課的時候,我踴躍參加各種兼職和社團活動,看很多小說,也關注羅輯思維、財經郎眼,還會了解一些穿搭技巧。
慢慢地,我發掘出自己性格中自信靈動的一面,在認知層面也有所突破,學會了善待自己,也可以坦然地在大家面前閑聊逗趣侃大山了。不過可惜的是,穿衣服的品位還是很爛,多年來一直被愛生活愛打扮的發小吐槽,尊稱我為“村姑”。
當然,我仍然沒能擺脫老爸的思想教育,他抓住機會就會跟我念叨“要以學習為重”,出于對長輩的尊重,我會耐心聽他講完,但是聽不聽得進去可就另說了。出于對晚輩的愛護,我把這個“左耳進右耳出”的絕招傳授給了我弟。
回想起來,除了讓我想原地爆炸的結構力學理論力學各種力學,我的大學時光堪稱完美,我在各種發掘和尋覓后收獲了自信獨立的自己,也在紛雜的人際交往中收獲了兩個真心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叛逆期來臨
大學畢業后,我只身一人來到深圳,開始了我的結構設計生涯。我基本上沒花什么時間適應環境,小設計院人員簡單,和同事相處起來毫無壓力。
我爸現在的話題重點就分兩條:一、設計院老加班是正常的,不要計較有沒有加班費的事;二、空余時間多學習,早點把能考的證都考到手。
可是,在一個又一個加完班的夜里,我都會感受到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疲憊,身體上的累倒不算什么,可是我常常會問自己,我每天除了按部就班地畫圖還做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學到了什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后來,我在一個寫作群里看到一個一句話的招聘:“我講故事,你來寫。”好奇心驅使我接下了這份兼職,負責人直接發來一張微信名片,讓我去聽故事。
我發現自己可以很順暢自然地和陌生人溝通,從他們的描述中剝離出他們的真實感受,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用第一人稱寫出來,發到一個起步不久的微信公眾號里。
前兩篇閱讀量都是公眾號的平均水平,兩千多,到第三篇的時候,閱讀量猛漲,成了這個公眾號第一篇閱讀量破萬的文章,2017年2月13日發表,截止2017年3月19日,閱讀量29199。不過因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我個人大概貢獻了30多個閱讀量吧,嘿嘿。
閱讀量破萬,也不過是幾百塊錢稿費,更重要的是,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快樂。我喜歡與人溝通,喜歡用文字傳達感受,喜歡被認可被信任。
現在,我不再去看網易結構論壇,也不想知道結構注冊師的證件一年能拿多少錢。去他的大學專業,去他的望女成鳳,我不想做乖乖女,不想做圣人,只想做自己,有鮮明的喜怒哀樂,找到自己想要堅守的東西,忠于自己的感受和熱情。
我已經來不及回到本該叛逆的16歲,找到那個男孩兒,告訴他是我偷偷尾隨他,在他窗前放了一瓶妙戀。但至少,我終于有了忠于自己的勇氣。
這個周末,我拒絕了領導讓我加班的要求,表明我需要休息,然后就有了現在這篇文章。
這是我個人微信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個95后慫貨叛逆期的盛大開幕式。相信不久后,我就會有足夠的底氣逃離設計院,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讓我們一起發現自己,挖掘自己,認真做那個叛逆任性而又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