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老先生在《認真學習語文》里說過,學習語文要練基本功。什么叫基本功?一個字、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個句子,這些方面都要下功夫,養成好的習慣,寫起文章來才能從心所欲,沒有障礙。
很多人都不看重這個,認為一篇文章里有些許錯別字、一點點不通順的地方,并不影響作者思想的表達。但我認為,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東西,我們才有資格往上走,才能夠繼續談創作。如果連這么基礎的東西都掌握不了,就像是在沒有地基的地方造房子,倒塌是早晚的事。
給別人改文章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錯別字或筆誤,我喜歡把它們叫做蟲子,這里面排第一名的,毋庸置疑是“的地得”。不太專業的編輯,我在簡書做了差不多有一年,改過的“的得地”說不定可以裝下一個手推車了。
有一次在給作者改的、地、得的時候,他和我說,國家不是統一都使用的了嗎?當時的震驚程度不亞于世界觀崩塌。后來去查了下,那個只是八十年代一個不成熟的提要建議,并沒有執行。我也希望以后都不會執行,畢竟這三者之間的區別,代表了文字的很多魅力。
常用字來來去去就是那么幾千個,不同的排列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是文字的奇妙之處。少了幾個字,就像少了幾個音符,會丟失掉很多美好。所以,要聽語文老師的話,好好學基礎。
下面言歸正傳:
的、地、得被稱為結構助詞,沒有實際意義,是所有助詞里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類。很多人偷懶,認為:名詞前面用“的”,動詞前面用“地”,形容詞前面用“得”。實際上這是一種不規范的說法,一是講得不全面,二是結構助詞起的是結構作用,應該從結構來區分。
辭海釋意(為了準備這個系列的文,我特意去買了辭海,我真是好學的孩子)
- 的: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是修飾關系或領屬關系
- 地:表示它前面的詞或詞組是狀語
- 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連接表示結果或程度的補語
所以很清楚了,從結構上來說:
-
的是定語的標識,一般用在主語和賓語(名詞)的前面。
- 她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
(聰明的是定語,修飾賓語孩子) - 我的媽媽是律師。
(我是定語,修飾主語媽媽)
- 她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
-
地是狀語的標識,一般用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面。
- 他開心地踢起了足球。
(開心地是狀語,修飾謂語動詞踢) - 天漸漸地冷了。
(漸漸地是狀語,修飾謂語形容詞冷)
- 他開心地踢起了足球。
-
得是補語的標識,一般用在謂語后面,用來補充說明結果或程度。
-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前仰后合是補語,表示謂語動詞笑的程度) - 這東西甜得發苦。
(發苦是補語,表示謂語形容詞甜的程度)
-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
此外,我們在用詞的時候需要注意語境,很多時候,單看一個詞組甚至一個句子并不能準確地說明的、地、得的使用。
①張平喜歡劇烈的運動。
②張平喜歡劇烈地運動。
這兩者單獨拿出來看都是正確的。但①表明的是喜歡的運動種類,②表明的是喜歡的運動方式。要放在具體的前后語境,才能確定用什么才是正確的。③做得非常好。
④做的非常好。
這里的③是述補結構,非常好是對做這一行為結果的說明。而④是主謂結構,做的構成沒有中心詞的的字結構代替名詞。
語境是一個很奇妙的詞,根據不同的語境需要用不同的表達,這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最后補充一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似的,表示比況的助詞,一般只寫做似的。
寫得很清楚了,大家看懂了沒有,看不懂,評論區留言。
給的得地困難戶貼一首兒歌,咱們的孩子們仍然在傳唱,能解決90%的問題吧
的地得,不一樣,用法分別記心上,
左邊白,右邊勺,名詞跟在后面跑。
美麗的花兒綻笑臉,青青的草兒彎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東流,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暖暖的風兒輕輕吹,綠綠的樹葉把頭搖,
小小的魚兒水中游,紅紅的太陽當空照,
左邊土,右邊也,地字站在動詞前,
認真地做操不馬虎,專心地上課不大意,
大聲地朗讀不害羞,從容地走路不著急,
痛快地玩耍來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難題,
勤奮地學習要積極,辛勤地勞動花力氣,
左邊兩人就是得,形容詞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烏龜烏龜爬得慢,
青青竹子長得快,參天大樹長得慢,
清晨鍛煉起得早,加班加點睡得晚,
歡樂時光過得快,考試題目出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