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出走的決心》,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出了中國大多數家庭婦女無奈的人生。
每個姑娘都是從朝氣蓬勃、天真爛漫走過來的,年輕的時候懷著對愛情,對婚姻生活美好的憧憬走入了婚姻之中。她們以為憑自己的努力會和其他的婦女,包括自己的媽媽過不一樣的人生,但多年以后,自己也重復了媽媽們的人生。
劇中的她在原生家庭里沒有一點話語權,她的命運由父親主宰,父親私自給她辦了退學,讓她小小年紀就開始分擔掙錢養家的重任。她的存在對她的原生家庭來說,就是一個產出比投入高的投資項目,她是父母得力的工具人,也是弟弟妹妹們的免費保姆。
女主年輕時候也享受過愛情的甜蜜,只是那種甜蜜的時間太短。男人對她不多的愛就在她下崗以后慢慢消失殆盡。家庭所有雜事都成為了女人的工作,女人像是一臺機器,而男人只需要對這臺機器說出自己的指令就可以了。
隨著時間的逝去,年紀的增長,女人在這種沒有溫情愛情親情的日子慢慢麻木,甚至生出絕望。男人在家也越來越自私冷漠,甚至覺得這個女人不是自己的妻子,她只是一個顧家的免費保姆,對妻子沒有愛憐,只有鄙夷嫌棄。
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影響了子女們對母親的態度。母親一直以來在家庭中的操勞潛移默化地印在了子女的心里,他們覺得母親生來就是該為家庭操勞的,他們跟他們的父親一樣,理所應當的享受著母親無盡的付出。母親稍微有所改變,稍微有一點點打亂他們的生活,他們就會齊刷刷的覺得母親是那個自私自利毀了家庭平靜的罪魁禍首。
媽媽們用自己的堅韌扛著一個家,維持著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但很多媽媽因為沒有收入這一個致命的弱點,就被家庭成員忽視。劇中媽媽說過一句話:“我跟你們是一樣的!”多么戳人的心窩啊,她沒有要求她的親人怎樣對她好,她只想要他們能平等的看她待她。
很多男人和子女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他們的妻子和母親沒有家務和孩子纏繞拖累,她們自己出去工作,不一定會比男人掙得少,養活她們自己綽綽有余。她們沒有收入,是因為她們被無形的枷鎖困住了,小時候的時候是姐姐,成年以后是妻子是媽媽,老年以后又是奶奶是外婆,她們唯獨不是她們自己,等所有人都不需要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自己了,她的一生都成了別人人生的陪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