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愛的五種能力》中,作者用5種不同的能力來形容一個人愛的能力,它們分別是:
管理情緒,述情,共情,允許,影響。
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男女之間,如果連基本的溝通都不順暢的話,那就更談不上什么愛的能力了。與其說一個人是否具備愛的能力,倒不如說他是否掌握了溝通能力。
只要人與人相處,就離不開溝通,要想做到良好的溝通,那就離不開對情緒的管理,因為情緒,是溝通的大忌!
作者介紹的5種能力中,其中3種,都是和情緒相關,可見,情緒在人與人的溝通和相處中的重要性。
02
很多人在溝通時,不知不覺成了情緒的奴隸,多表現為亂發脾氣,更可怕的是,他們對此渾然不知。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需要先認識和了解情緒。維基百科對情緒的定義如下: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因為,情緒是一種主觀行為,所以,面對同一件事時,不同的人,所起的情緒不盡相同,這就給管理情緒帶來了一定的可能。
關于情緒的分類,心理學界存在這樣一種觀點: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復雜情緒。基本情緒,是出于人的本能、全人類都共同擁有的情緒;復雜情緒,是在特定文化和社會條件下衍生出來的情緒。
常見的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是基本情緒;而窘迫,內疚,害羞,驕傲等,就是復雜情緒。然而,生活中,我們更關心的是,一個情緒產生后,它究竟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
因為,負面情緒,通常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有時候,甚至會引起災難。
03
管理情緒,其實更多管理的是我們的負面情緒。那么,如何管理我們的負面情緒呢?
我們需要做到少起或不起情緒,表現為整個人更加平和,更多的時候處于一種平靜的狀態,不情緒化,這樣才能更好的與人相處。
然而,要想做到少起或不起情緒,那就需要在情緒產生之前有所準備,可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并不具備覺察情緒的能力,我們通常都是在情緒產生之后才有所發現,但這個時候,已為時已晚,于事無補了。
所以,要想管理情緒,必須先要意識和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然后才能進行管理。如何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有兩種可以嘗試的方法:
第一,每次內心覺察到自己起了情緒后,及時的記錄下來。內容包含時間、地點、事情、情緒,這樣練習幾周后,你可能會成為一個自我覺察的高手。
第二,冥想。冥想可以鍛煉我們的元認知能力,而自我覺察,其實就是元認知的一部分。
04
有時候,起情緒是在所難免的,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愛的第二種能力,述情。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脾氣十分暴躁的,一種是性格比較溫順的。前一種人是發泄自己的情緒來傷害他人,后一種人有可能壓抑自己的情緒來傷害自己,顯然,這兩種人都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何提高自己表達情緒的能力?
第一,保持客觀。客觀的意思是,我們在描述一件事情的過程中,不要夸大事實。
比如,一位妻子,在外人面前,這樣說不經常做飯的丈夫:“他從來都不進廚房!”,這里的從來就不夠客觀,可能會引起她丈夫的反駁和反感。
第二,準確表達自己感受。準確,就是需要用準確、具體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要用籠統、模糊的詞語。同時,兩人關系越近,用詞越細致,兩人關系越遠,可以用詞粗糙點。
比如有的人,在描述自己內在感受時只會用“不舒服”一詞,生氣了說“不舒服”,委屈了也說“不舒服”,傷心了還說“不舒服”。
陌生人之間,這樣說倒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愛人之間也這樣說,可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因為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人怎么一天到晚都不舒服。
05
我們表達自己的情緒,是為了及時的釋放情緒,從而避免情緒傷到自己。但當情緒表達出來后,我們需要對方能夠作出一定的回應,從而幫助自己走出情緒的困擾,這里的回應,說的就是共情能力。
共情,說的就是理解對方內心感受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善解人意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共情的能力?
當感受或覺察到對方有了情緒之后,要及時的確認,同時要做到用詞準確。用詞越準確,對方感覺越是良好,效果就會越好,情緒也就消失的越快。
具體來說,要想做到共情,需要做到下面幾個步驟:
一,先接受對方有了情緒這個事實;
二,引導對方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感受及外在發生的事情;
三,肯定對方起了情緒的邏輯,但對事情本身不做評判;
四,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并給對方以啟發。
曾經看到這樣的段子,說的是:如果一個男生在女朋友感冒時,只會說“多喝點開水”,那他該是多么的低情商啊!當女生聽到這樣的回復時,內心也許已經暗罵:喝你妹啊!
低情商,其實就是不會共情的表現。因為不能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所以在溝通時,總是想當然的自以為是,結果只會令對方越來越難受。
小結
一個人要想做到不起情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提高自己的情緒覺察能力,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同時學會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他人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溝通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