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午后陽光 09.22《好好學習》第7天 刻意練習
1、概念: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盡管專家級水平是逐漸練出來的,但是關鍵在于受訓者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心理表征是指我們的大腦在思考問題時對應的心理結構。心理表征這個詞對大多數人而言比較陌生,不是很好理解。另一個概念更容易理解,那就是元認知。
元認知是對我們的思考過程的思考。
刻意練習就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
元認知上的差別表現為認知效率與認知深度上的差別。
我們通過懸掛假設、反思、矯正假設等一系列方法來改變它。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用刻意練習在改變我們的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與臨界知識,一個是思考的過程,一個是思考的工具。
刻意練習最關鍵的還不是掌握具體的臨界知識,而是要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有意識地應用更高級的心理表征解決問題,提升元認知能力。
2、思考:看來高手的認知都是接近的,說明道理都是相通的,這種假設是不是接近事實呢?從心理表征到元認知,到刻意練習,到認知效率和認知深度。這幾個詞匯都是最近這一年才慢慢接觸到的,還談不上理解,跟別說運用了。對于元認知我還是認真去研究過一段時間的,還在生活中跟愛人孩子轉述過,并且在微信公眾號里特意討論過自己的認識。最近也用坐享的方式鍛煉過。
無論是寫反思日記,還是通過刻意練習鍛煉元認知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放在長期的維度,時間的維度上去一點點的積累,如果有了正向反饋的話,可能會持續下去,也就是說要把這個事情弄成我自己的剛需。
很早的時候就經常聽說:透過現象看本質。現在才知道這就是認知效率和認知深度的問題,面對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只看到具體的人物地點事件,有的人卻已經開始思考其中內在的規律和發展的趨勢了。
有的人見到別人好的習慣好的表現,會感興趣,回去認真地交流,弄清楚具體的做法,更進一步的回跟著模仿練習。到了這一步似乎就不容易了,可是在高手看來這還只是第一序的改變。如果真的是為了達到對方那種高度的話,還是要從心理認知的層面去理解問題的規律,找出驅動的動力所在,或者叫做精神支柱或者動力,或者叫做思想意識想法。這就是從第二序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了。
3、應用:比如寫反思日記和做每天的坐享練習,是很花時間的。在最初的時候我的日記大多是總結性的,最多就是記錄一下今天跟誰來往了,做了那些事情,有什么收獲。可是從晨間日記到反思日記以后,我雖然還沒有達到成甲那樣對標練習,可是我也開始分塊記錄,除了具體事件之外,也開始記錄當時的心理和情緒,并分析其中的規律。
關于坐享也接觸了大半年了,時斷時續,落實的不好。最近在各種場合聽到人們不斷提起這個事情,自己也逐漸意識到需要加大投入了。最近一段時間都會有時間就試著坐享一下,體會一下那個感覺。而且漸漸發覺好像早晨跑步的過程中似乎也有那種心流的感受,于是總是忍不住想去跑步。這樣看來,這些活動其實已經有了內驅力,成了我的剛需。
162/1000【午后陽光-每日一結構】結構思考力1000天連續挑戰打卡營
G:【結合應用】通過刻意練習來掌握臨界知識和提升元認知能力有三個部分:對基本核心知識劃小圈;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知識能力單元;在各種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
【劃小圈】劃小圈這個概念是從喬希維茨金的《學習之道》這本書中借鑒過來的,意思是持續、刻意地進行大量專注訓練。就是對基本概念、臨界知識、只是阻塞等關鍵地方進行反復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這個問題吃透,弄明白。
【組單元】把核心知識徹底吃透,就能夠和其他相關知識組成一個新的知識能力單元,整體使用。學習水平,某種程度上就是擁有正確的底層關鍵知識的數量以及調動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綜合體現。
【建框架】對核心概念都吃透并組合成知識能力單元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用認知框架將他們聯系和整合起來。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與認知框架相關的臨界知識和其他能力,極大的提升認知效率,進而表現出讓人驚訝的認知深度。
【重要的事情說3點】最簡單的思考結構助力我思考清晰、表達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