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米哈兒科 《米哈爾科商業創意全攻略》,講的是創造性思維以及如何解決問題。他提到的創造性思維技巧中的一個“假面具”。按照這個方法,如果你想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從它的對立面著手思考,看會有什么創意迸發出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想蓋一座摩天大樓,就反過來想如果造一座深入地下的建筑會怎樣。這樣做可以強迫大腦拓寬思路,看到更多可能性,進而激發更多創意。
每天做一個俯臥撐
每天壓一次腿
每天寫50字小說
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平均為66天
習慣形成的第一個信號是抵觸情緒減弱。
一天都不要偷懶。
重復就是(潛意識)大腦使用的語言。
建立習慣的目標是用重復來改變大腦。
從大腦的角度來看,在事實上改變習慣的兩個關鍵是重復和回報。
告別動力,不依賴動力。
《習慣:改變命運的關鍵力量》
重復不會讓我們興奮地行動起來,反而讓我們趨于平靜。習慣帶來的好處在于抵觸情緒少了,自發性多了。
慣性行為不會引發強烈情緒,這是它的一大優勢。
任何依賴人類情感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
有熱情是好事,但我們應該把這種思維模式看作是一種額外獎勵,而不是實施行動的信號。最好因為選擇做一件事而做一件事,這樣才能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成效不會在之后出現劇烈波動。
在一段時間過后出現熱情不足的情況其實是個積極的信號,表明更穩定和自動的基底神經節正在慢慢奪取控制權。
先用意志力采取行動,再借助行動激發動力。
意志力很可靠,意志力可以被強化,意志力策略可以通過計劃執行。
給任務制定時間表,然后實施行動,這就要求你擁有意志力。
“自我損耗”
在同一天里做過艱難決定的人在后來面對誘惑時屈服的可能性更高。
必須把自控力的儲備量最大化,這樣才能在改變自己時起作用。
引起自我損耗的5個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程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平。
動力激勵、自控力任務訓練以及補充血糖等做法能提升自我損耗人群的自控力。
總結:
我們是用動力或意志力開啟新的(非習慣性)行為的
動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當建立習慣的策略
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沒有把它耗盡
引起意志力損耗的5大主要因素……
如果我們能成功克服這5項障礙,我們就應該能走向成功。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爾做的一兩件事,而是你一貫堅持做的事。”——安東尼.羅賓
第四章 微習慣策略
微習慣策略就是強迫你自己每天實施1到4個“小得不可思議”的計劃好的行動。
在任何計劃中,設定微目標都是降低感知難度的最佳方式。
(我知道為什么當我懶惰頹廢的時候,我能保持一個姿勢一動不動,即使我可能什么也沒做,即使我內心非常想要改變這個狀態。因為根據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靜止的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
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
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孫子兵法
微步驟+意志力是必勝組合
如果鍛煉中的自我效能感得到評估和提升,那么按指定要求進行鍛煉的病人更有可能成功。
正念是一個人能培養出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它指的是對自己思維和行動有清醒的認識。正念是目標清晰地活著和敷衍地活著之間的區別。
意志力需要原始力量,但更需要耐力,所以頻繁重復小任務就是“鍛煉”意志力的理想方法。意志力越強,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就越好。
“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羅杰.馮.歐克
第六章 徹底改變只需要八步
1. 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把你想在某一時刻擁有的習慣列成一張簡要的清單。minihabits.com
同時追求的微習慣數量不要超過3個。
一周彈性計劃
從一個習慣開始,使用微習慣策略一周時間,然后進行評估并選擇一個長期計劃。
一周評估:你有沒有感到精疲力盡?是否發現自己每天都能輕松超額完成目標?完成這些目標是否不費吹灰之力,讓你渴望培養更多好習慣呢?
你的微習慣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越低。
考慮一下你過得最艱難的一天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完成微習慣嗎?如果你在疲憊、壓力山大、極其忙碌的時候還能完成某件事,那么你每天都能完成它。
一周彈性計劃推薦給想嘗試微習慣策略,但不確定什么最適合自己的人。該計劃會自動成為其他計劃中的一個。
警告:在日歷上標出一周計劃很重要,這能讓你切實履行計劃的那一天所需完成的任務。切記,不可中斷!
單一微計劃
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個計劃上,因此成功率相當高。
如果你的意志力很弱,或者你的情緒很低落,一個習慣也許是你能應付的最大量。你總得從某個地方開始。
如果此刻某個目標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其他目標。
如果自控力很弱。
多項微計劃
微習慣的目標是100%成功,而不是95%。
如果你渴望養成好幾個習慣,或者不滿足一次一個。
把你的習慣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如果感到抵觸,那就找到有創意的方法讓行動變得越來越小吧。
//未完待續。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