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微博上看到,秀蘭鄧波去世了。秀蘭鄧波名字英文是Shirly Temple, 于是我想起了另一個Temple, Temple Grandin, 以及同名電影。
這是一個根據同名人物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Temple Grandin是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畜產學學者,現任教于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她大概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自閉癥(autism)患者了吧。
嚴重的自閉癥患者有時會連正常的語言能力都沒有,但是Temple Grandin不但上了小學中學,還上了大學,取得了心理學學士學位,畜牧業碩士和博士學位。但是她不幸中的萬幸是她患的是high-function autism,高功能自閉癥。
與之相對的是中低功能自閉癥,表現為缺乏語言能力,極其固執,學習能力差。而高功能自閉癥則多數具有語言能力,有學習能力,但是語言理解與表達力、人際互動與聊天的能力仍有困難。還有一種亞斯伯格綜合癥(Asperger syndrome),這種病癥的孩子語言遲緩不明顯,學習能力尚可,但是在與人交流與情緒處理方面表現不佳,動作協調有問題。患兒一般在三歲之前就會表現出與正常孩子不一樣。
部分高功能自閉癥有時會伴隨某種能力的異常卓越。比如Temple Grandin在電影中被描述為具有photographic memory,過目不忘。只要看一眼法語課文,就像照片印在腦子里一樣,可以直接念出來。
自閉患者中有大約10%的人是學者癥候群(savant syndrome),雖然IQ低于70,但是在一些特殊測試中卻遠超常人,就像《雨人》中達斯汀霍夫曼的角色,這些人被稱為austic savant(自閉學者),也俗稱idiot savant,白癡天才。
早期的學者認為這種病癥與母親對孩子的冷漠有關,稱這些母親為refrigerator moms, 冰箱媽媽。在電影里Temple的媽媽激烈地反對了這個觀點。我覺得Temple之所以能在正常人得世界里取得成就,跟她哈佛畢業的母親密不可分。她母親很堅定地拒絕把女兒送去精神病院,堅持做各種努力教女兒說話,讓她融入社會,具備基本的社交能力。她聘請了語言治療師幫助Temple,Temple四歲時才開始說話。
Temple Grandin寫過一本書《Thinking in Pictures》,在電影中她的頭幾句臺詞也是“I think in pictures and connect them.”說明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正常人不同,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幅幅畫面的。可能這就是自閉癥往往伴隨語言障礙的原因吧。而且這種思維方式使她對機械設計特別有感覺,她在十八歲時就設計了一個hug machine, 就是一個能把人整個“擁抱”起來的機器,這種緊緊包圍而且密閉的空間能使她平靜。因為自閉患者一般是拒絕肢體接觸的,大概這種hug machine 也是一種彌補的方式吧。
八十年代中期,Temple開始在ASA(Austism Society of America)的聚會上做公開演講,這對一個自閉癥患者來說要克服極大的心理障礙。她講述了她的焦慮和恐懼,被隔絕的感覺,這也是她與人飼養的牲畜感到親近,走上畜牧業研究道路的強烈動力。她強調對自閉癥一定要盡早干預,一定要有支持你的老師。她還說她本質上一直是visual thinker(視覺思考者),and words are her second language。
在電影里她演講后短暫而猶豫地與母親擁抱了一下,令她母親非常激動。而且在現實中Temple也說過不再需要那個hug machine了,因為“I'm into hugging people now.” 其實自閉癥患者并不是拒絕與人情感交流,只是由于一定的原因他們情感交流的方式被封閉了。但即使如此,在他們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也絕對不能force a bond,強迫他們與人發生情感鏈接。
九十年代開始隨著社會對自閉癥的愈加重視,Temple開始頻繁出現在相關的書籍和記錄片中,成為高功能自閉癥的典型。例如美國科學頻道2011年的紀錄片《Ingenious Minds》(天才的頭腦),其中還提到了一些別的idot savant的例子。2010年Temple Grandin被《時代》雜志評為one hundred most influential people(100個最有影響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