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細嗅薔薇88
人生而為何?
可有人對此做過公允的解答?
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中國古人的回答。“追求真理是為最大的美德。”蘇格拉底如是說。
果然如此嗎?像關云長義薄云天的,不說時下,茫茫歷史又有幾人?再說這女人的規矩,程朱理學所定下的條條框框,所換來的只是少數人表面上的榮光,奪走的卻是人性的高貴與自由,更多骯臟的交易轉入桌面以下。
再如為些許蠅頭小利疲于奔波者,爾虞我詐,奸猾詭譎,人性所有之卑劣被發揮到淋漓盡致、登峰造極!
再如所謂追求智慧,非止西方,我們中國也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勸世之言,然而我想,漫漫人生,看起來似乎意義非同尋常,但是仰觀宇宙,體察人文,這短短幾十春秋又能改變什么,抑或“創造”什么?
人生而為何?
這難倒了幾多智者?即使一直以來被人類尊為最偉大的圣者先賢們,誰又曾給予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于他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顛沛流離,終其一生,苦苦追尋?蘇格拉底飲鴆而亡,柏拉圖流亡海外,老莊隱遁避世,再有鄭板橋難得糊涂,叔本華更是洞察世事,終生不娶······
這世界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但凡有個叫真的,還被譏為杞人憂天了。于是有人便慨嘆:“舉世皆醉我獨醒!”
人生而為何?拋開這惱人的話題,有人專注于人間感情:拋不掉,舍不去的,永遠是離我們最近的宗法血親。似乎這樣,人們可以暫時拋開那難解的命題,獲得些許安慰。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多情自古空余恨”,我們又何須欺騙自己?世間這樣的癡男怨女自是不少,他們的格言便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我們的人生軌跡獨具一格,不可復制,又怎么可以為他人輕易改變?那樣只是自尋煩惱!符生抱木而亡,多爾袞兒女情長,人都如此,這世界又當如何?
何須用情?何必多情!
即便被旁人贊為情種,那滋味就那么好受么?
宇宙生生不息,世事幾度輪回。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我看著人類,無論智力如何進化,所為者,無非一件——生命的永續。非唯人類,這星球上所有的生物,以至于所有的塵埃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我們不停的輪回變化,才構成這宇宙一微不足道的音符。
于此,我們無須歌頌什么,贊美什么,諸如歷史悠久,文明輝煌,一切皆如過眼云煙,稍縱即逝。再輝煌的帝國,再絢爛的文明,一切不都已湮沒在喧囂而去的塵土中么?看那斷壁殘垣、殘磚爛瓦,人啊,你又想說些什么?
人生而為何?
一切順其自然,勿超時宜,勿擾天地,唯此而已。一切的痛苦皆來源于無邊的欲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人,唯一自強不息者,其實與其他任何生物,并無兩樣,我們該做的就是同舟共濟,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