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斷食,讓你邊吃邊瘦

對于吃,我一直是認真的

吃是本能,人天生就會。由吃也衍生出來很多身份,擅長做菜的廚師,嗅覺味覺敏感,對餐點有獨到見解的美食家,愛好吃東西的吃貨。我呢,雖然沒能在這里面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但對于吃,我一直都是認真的。

小時候,我挑食,味道重的食材一概不吃,蔥姜蒜香菜芹菜韭菜苦瓜辣椒等等都是我避之不及的,還有一個怪癖就是我不吃豆,吃豇豆也是吃皮吐豆,究其原因就是除了味道我還在乎口感。很多食物并不是味道不好而是口感感覺不對而被我嫌棄。想想那時候的我還真是個讓人不省心的娃。

長大后,我變了,特別是愛上下廚以后,以往不吃的東西,除了香菜芹菜,其余都變得很喜歡,這有賴于我的實踐精神。我相信人是會變的,也相信每個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即便我小時候已嘗試過這些讓我難以下咽的重口味,長大了還是會抱著實驗的心態再次嘗試,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

從對食物味道口感挑剔到重新嘗試為它們正名,都能說明我對吃從不敷衍,更何況,我對食物還如此珍惜。

身體健康永遠應該排在第一位

人各有命,食材也是,它們遵循著食物鏈有序地排列著,既然它們出生的意義就是變為人類的營養,延續生命,那么我們就應該尊重它。我尊重生命,所以我從不浪費食物,它們到這個世界走一遭不是為了變成廚房垃圾的,我們必須滿懷感恩地讓它們變成身體的營養,但這并不代表讓自己的身體成為人體垃圾桶,吃那么多,消耗得完嗎?

這不是一個疑問句,是一個反問肯定句。

別看我道理一條一條的,我曾經也當過人體垃圾桶,所以我現在是在用血淚的教訓在勸誡大家。

最近在看《中餐館》,里面趙薇反駁說自己不是易胖體質,因為其實她吃很多,比別人吃得多還能是這個身形就不是易胖體質,是吃胖的。我嚴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我就是這種情況。

雖然體重爬升跟代謝變慢有關,但如果能切合自身實際情況控制卡路里攝入就不會有失控的情形。

曾經的我,每次光盤行動都讓一向節儉的媽媽忍不住勸。

剩那么一點就不要吃了吧。

曾經的我,是同事們放開點菜的保障。

有Win在,放心。

每回聽見這些話,我心中都是很高興的,感覺自己在別人心中就是個節儉的人。珍惜食物是美德呀,我最開始的想法呢,就是覺得太浪費了,反正自己還吃得下,確定大家都不吃了我就光盤了吧。

結果呢,當然是吃得珠圓玉潤的了。吃得是福,我一直很自豪自己能吃能睡。直到在一年間爆肥20斤,身體敲起警鐘,我才意識到自己要正視這個吃的問題了。

除了餐桌上的人體垃圾桶,我還因為常常加班食不定時,甚至還有加餐減壓的嫌疑。吃東西的時候那么開心,誰說不是呢?

無論是自我開心還是別人的目光,亦或是美其名曰“珍惜生命”都不足以否認一條鐵律,身體健康永遠應該在第一位。


是節食而非絕食

很多人減肥會進入一個誤區,吃胖的認為食物是魔鬼,懶胖的認為運動是天使。吃胖的人不顧身體健康開始拒絕食物,懶胖的人不顧運動傷害開始瘋狂運動。

作為吃胖和懶胖集于一身的我,在開始我的減肥計劃前搜尋了很多資料,因為我喜歡下廚,喜歡嘗新,吃對于我來說很重要,從來不運動所以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堅持。網上看見太多恢復飲食和停止運動后的復胖案例,著實不是可惜就能表達的。復胖,不就等于從天堂掉入地獄嗎?如果有這么一個可能,當初不減不是會更快樂一些?估計很多人都是因此而躊躇不前的。

我為什么最終還是開始了呢?還是因為那個根深蒂固的信念。不試怎么知道!眼見都未必為實,減肥失敗是有各種各樣原因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實驗一次,成功得方法,失敗得教訓,都是有所得,何樂而不為。我永遠相信,信念是最重要的。

隨著對運動的理解,從2017年7月1日開始,我開啟了每日不間斷的運動之路。也就在7月3日,我開始進行為期6個月的輕斷食實驗。

什么是輕斷食?別看到“斷食”就覺得是不吃東西,這是“節食”而非“絕食”,而且也不是每天節食,一周僅需要連續兩天,嚴格遵守攝入低熱量,每天攝入不少于2升的水,身體就會慢慢適應并且發生變化,其余五天正常飲食(非暴飲暴食)。這樣的飲食安排不但容易堅持,而且能讓身體減去更多的脂肪而不是肌肉和水分,這跟每天節食在感受上和效果上都是有區別的。

現在我正處于實驗的第一個月,數據還不足以驗證理論,但實踐見真章,我只用事實說話。以下是我的階段性小結,分為輕斷食前數據對比和輕斷食后數據對比,雖然對體脂稱的準確性有所保留,但身體的變化是能明顯看出來的,這也是我要給大家更正的一個觀念,減肥,看的不是體重,是尺寸。

相信大家從網上有見過一張圖,一公斤脂肪和一公斤肌肉的對比圖。同樣的重量,脂肪就是臃腫,肌肉就是緊致。我們的身體也一樣,所以隨著肌肉的增長,體重沒降甚至反升不要緊,重要是看自己的身形變化沒有,老實說,這幾個星期我也沒有輕太多,但衣服褲子已經小了一個碼。

每周輕斷食前數據對比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從7月3日起就開始了稱量體重和其他數據,每周輕斷食開始的那天早上稱,固定的時間測出的數據更有可比性。這個時間段的稱量可以作為每次輕斷食前的一周正常飲食的效果參考,以此觀察自己的日常飲食是否需要調整,同時因為我有下廚分享的習慣,也會保存到一些餐點的照片,對于食物營養分析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

每周輕斷食后數據對比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周一周二是我的輕斷食日,即使家里來了客人也不間斷,實驗就是需要嚴謹和堅持,不然一切數據都會被推翻。圖中的數據是我每周輕斷食完成后的第二天早上稱量得出的,同時會拍下正面肚子和側面腰腹的照片以觀察身形變化。輕斷食完成的第二天體重都會較輕,這是兩天低熱量飲食的即時效果,不是穩定的結果,之后五天的正常飲食會讓體重有所回升,但經過觀察你會發現,即使有這樣的波動,幾周之后,體重實實在在地降下來了,這幾年來我第一次看見自己的體重跌破110斤,還有就是身形的巨大變化。重點是,我每天都吃得非常豐富,邊吃邊瘦,真的成為了可能!

然而,對于剛剛接觸的人來說,每周這兩天的飲食搭配,是需要費腦筋的,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好食材,就很容易吃到重復性很高的餐點,心理上得不到滿足也是會餓的哦,所以為了滿足營養均衡和心理欲望,搭配必須要豐富且多彩。達成我自己設立的這個要求,副產品就是我對食材和搭配有了更深入了解的興趣,這與我最初的只是珍惜食物的認真是不一樣的,這是科學性的理解和善用。

得到并確信的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就不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輕斷食的最終效果尚不可知,我不會盲目崇拜和推薦,但在這件事情上我得到了很多,這是真真切切的。

首先是思想上對食物的看法。輕斷食日我會期待非斷食日的豐富多彩,非斷食日我又會很期待輕斷食日的創新和驚喜,每一次進食都在享受。可能你會說這是因為這個方法剛好適合我這種喜歡下廚喜歡實踐的人,但你不嘗試,怎會知道是否適合自己呢?沒準因此下廚零經驗的你變成了美廚娘,因為過分在意結果而遲遲不開始的你感受到了實踐帶給你的實在感呢?誰又能說這不是人生的一種進步?只要是科學的,能讓我們有變化,那就值得去試。

然后就是我體型的明顯變化。根據相關書籍所說,一個月后減的速度就會慢下來,但目前這個情況已給了我足夠的信心堅持下去。我能把這讓人害羞的照片分享出來,為的就是健康理念的傳播。如果你只重視效果,這就是效果,4次輕斷食(8天)加每天運動一小時的效果。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著這一周周明顯的變化,誰又能冷靜下來?興奮是必然的,但理智也是必須的,我確信的,是這個方法值得我實驗下去,我還確信,只要我的身體健康了,它自然會把好身材還給我。

接下來的這個星期,就會迎來我的月小結,五圍數據的對比,雖然未知,但我很有信心。無論是我關于運動的文章《OMG!一周就瘦了一圈!?》還是這篇關于飲食的《輕斷食,讓你邊吃邊瘦》,都是我心態轉變和運動飲食相結合的實驗記錄。我在做的,就是從心理出發,正確理解健康和減肥的關系,然后以事實說話,不迷信,認真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容易堅持下去的方法,然后,堅持下去。


相關文章:

《OMG!一周就瘦了一圈!?》

《1個月的時間,4厘米的差距》

《第二個月,脂肪流走了》

《3個月,8厘米》

《第四個月,反彈?!》

《第五個月,過渡期》

《慢慢吃,慢慢瘦》


本文是Win的原創,真人真事,歡迎轉載,但請轉載時注明作者名字和出處。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得失,希望我的故事能給大家帶來正能量,我們的目標是:科學減肥,重拾健康,有顏有身材!加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