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周閱讀了蒙曼的作品《蒙曼:唐詩之美》,我們一起賞析了十首唐詩。這些詩,有的講故鄉情,有的講愛情,有的講友誼,有的講孤獨,有的講田園生活,每一首詩背后,都站著一位詩人,每一首詩里,都藏著一種真情。
? ? ?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個不同時期,而每個人的人生,又有喜、怒、哀、樂、怨等多種情感,不同的年齡擁有不同的心境,它們共同交織成復雜而多彩的人生。
? ? 《蒙曼:唐詩之美》這本書,是一本送給現代人的禮物。它以普通人的情感為切入點,把唐詩中蘊含的力量娓娓道來,帶領讀者體會唐詩里的人情之美。蒙曼老師將唐詩的中的人文情懷與現代生活連接起來,為我們展現出唐詩的恒久魅力。
? ? 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方式,讓人們的心靈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麻木。在買房難、求職難、養老難等各種重壓之下,每一天,我們都過得忙忙碌碌,一有閑暇,不是逛淘寶、打游戲、就是追電視劇,刷朋友圈。然而,當你玩了一整天手機,耗盡最后一點精力的時候,那種空虛感和焦慮感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會加重。
? ? 今天的人們,讀書的時候,更愿意看工具書和雞湯書,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實用的技能,然后再利用這些技能去賺錢養家。
? ? ? 與工具書和雞湯書相比,唐詩給不了我們任何實用的技能,更無法給我們帶來金錢與名望。這樣一看,唐詩似乎是無用的。然而,莊子說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那些所謂“有用”的東西,不過是人類急功近利心態的外顯;而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往往才真正能給我們心靈帶來寧靜與喜樂。
? ? 唐詩的妙處,就在于“無用之用”。它為我們普通人展現了一種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唐朝時,人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一茶一飯,一花一草,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心不浮躁,再平凡的日子也能過成田園詩畫。
? ?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背誦過唐詩。小時候背唐詩,是為了完成作業,卻不理解唐詩中的韻味。成年后,隨著閱歷的增加,才開始慢慢領悟唐詩的妙處。葉嘉瑩說:“讀詩的好處,在于培養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經常讀唐詩的人,心靈敏感而豐富,他會將詩中的情感與自己的人生相聯系,從中體會不同的人生況味,收獲不同的人生感悟。
? 當我們讀懂了一首唐詩,就仿佛在和千年之前的詩人進行心靈對話,心中有詩意,詩意便無處不在。即便身處最黑暗的陰溝里,你我也能心中有光。換一種角度看,讀唐詩,就是讀生活,讀唐詩,就是讀人生。唐詩中所描繪的詩意生活,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關鍵就在于,我們是否用心生活。
? ? 世俗生活充滿著各種紛擾,而多讀唐詩,能治愈我們的心靈。生活乏味,言語粗俗,心靈麻木,是現代人的三大通病,很多人已經失去了發現美的能力。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看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時,還能被觸動,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讀唐詩確實不能讓我們升職加薪,然而,讀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美的享受。還有什么比這個更珍貴呢?生活已經夠不容易了,如果心中連一絲詩意都沒有,那豈不是太悲哀了。
? ? 當我們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不妨坐下來,沏一杯茶,讀一首詩。在唐詩中,跨越千年時光,與詩人對談,不世俗不功利,只為純粹地體悟那份純美和感動。
? ?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唐詩,能塑造著我們的容貌,淬煉我們的思想。董卿就是個極好的例子。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時,董卿對各種詩詞如數家珍,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正是因為有了董卿的精彩串場,這檔格調高雅的文化節目才能迅速火遍全國,被國人所喜愛。
? ? 在《談美》這本書中,朱光潛說:“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情趣豐富的,對于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味,而且到處尋求享受這種趣味。一種是情趣干枯的,對于許多事物都覺得沒有趣味,也不去尋求趣味,只終日拼命和蠅蛆在一塊爭溫飽。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藝術家。”生活中,如果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那么即使再富有,也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而唐詩,恰恰就是我們練就慧眼的一件法寶。
? ? ?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愛詩的國度,而唐詩,早已融入了每個中國人的血脈里。
? ? ? 在這個病毒肆虐的假期里,既然不能出門,那不如打開《蒙曼:唐詩之美》這本書,一起走進唐詩的世界,來感受辭藻之美,意象之美,心境之美、生命之美。
愿你和我一樣,每天閱讀一首唐詩,讓詩意引領著我們的小日子,讓每一個小日子,都因為唐詩的眷顧而散發出點點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