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下課,就聽到樓道里吵吵嚷嚷,看到高老師旁邊有一個女家長正在激動的說話,另外一個女家長也從樓道一端走過來,滿嘴是血。兩個家長一見面就開始激烈的爭執(zhí)。指手畫腳唾沫橫飛。都是我們班學生的家長。一看這個架勢,我連忙把滿嘴是血的家長拉到了四班的教室,以免跟另一個家長再打起來。
? ? ? 原來這位滿嘴是血的家長是王同學的媽媽。我勸他別激動,說說是為什么,他說曾同學媽媽打她的孩子。他氣不過就和曾的媽媽打了起來,結果就造成了現(xiàn)在的狀況。
? ? 聽完王的媽媽的敘述,我也去樓道一端找曾的媽媽。曾媽媽非常氣憤的揮舞著手,指責王媽媽不管教孩子。我說不管因為什么也不能把人家打得滿嘴是血呀。曾媽媽這個時候說:我打他,你看他打的我,我一看衣服上一道裂痕,從領口裂到了肚臍。脖子上,脖子上也都是紅紅的抓痕。
? ? 這時候班主任老師,年級主任語文老師和我都在現(xiàn)場,在我們的詢問中我們聽出了事情的原委。
? ? ? 王同學是班里的倒數(shù)第一~三科,成績基本上都是零分,而且非常敏感,總認為同學們在嘲笑他,粗黑胖的他跟別人打起架來總是下手非常狠。張同學平時學習成績一般,人也比較憨厚,但是紀律也有欠缺。其實王同學已經(jīng)打過曾同學三次,而且上一次讓曾同學花了二三百塊錢包扎,然而王同學家長并沒有出醫(yī)藥費。這造成了曾同學家長心里的芥蒂。
? ? 這次事件的導火索是曾同學笑了幾聲,王同學就認為在笑他,于是兩人就在門口打了起來。正是放學的時候,兩個家長都在門口,曾同學的媽媽正好看到了這一幕,非常生氣。心想你都三次打我孩子了,于是氣呼呼的去質問王同學的家長,你還管不管你孩子,你要是不管我可管了,打了!但是王同學的媽媽沒有言語,于是增同學的媽媽過去抽了王一個耳光。這時候王同學的媽媽不樂意了,跟王同學倆人撲了上去,扭打起來。于是發(fā)生了開頭的那一幕。
? ? ?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們對王媽媽的行為很是不齒。你愛子心切我們都理解,但是在你孩子做錯之后,你還這樣做,就是典型的護犢子。雖然曾同學的媽媽先出手是萬萬不應該的,但是這種情況大家都理解,就像于歡案一樣。這是弱者被逼到無奈之處的反抗。再說如果媽媽再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將來上了社會,他遇到的可不是一個女家長打他一個耳光這么簡單的事兒。我給他舉例在我們縣城四中有一個總是受欺負的孩子,最后拿刀子捅了總是欺負她的那個孩子。我們勸王同學的家長趕緊給曾同學的家長賠禮道歉,放低姿態(tài),為了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對自己孩子負責任的家長,并且賠償曾同學媽媽一百元衣服錢。最后的結局是王媽媽和王同學向曾母子道歉,并且賠償。
? ? ? 回來的路上,我在想,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是何等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讓誰去彌補,讓誰去負責。社會上那么多不法之徒,不義之徒,歸根結底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曾媽媽其實是一個不善于和人嚷架打架的人,但是由于他的底線一次次被挑戰(zhàn),他便做出了這樣出格的舉動。雖然這件事情主觀上是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客觀上其實對王同學是有好處的。她給王同學及其家長上了生動的一課,那就是你不教育你的孩子,自然會有人替你教育他。但是反過來說實話,社會是不愿意替你教育你的孩子的。正如曾的媽媽本身是一個淳樸善良熱愛和平的農(nóng)村婦女。正是由于上一次你沒有賠付人家的醫(yī)藥費,助長了孩子囂張的氣焰,讓孩子認為打架沒有關系,父母可以幫他擺平。才造成了這樣嚴重的后果。
? ? ? 再說王同學,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我不認為王同學是個壞孩子,因為他每次上英語課雖然不學習,但是樂于為同學們打掃衛(wèi)生,幫我發(fā)卷子等。如果從一開始家長不縱容他,這種暴力行為怎么會愈演愈烈?王同學因為各方面表現(xiàn)并不優(yōu)秀,導致自尊心卻很強,內(nèi)心很敏感。我教育王同學一定要變得陽光自信起來,因為雖然咱學習不如別人,但是咱身體上身強體壯,而且在品質上樂于幫助別人,善良忠厚,這就是優(yōu)點,有什么好自卑的呢?我也叫曾同學,以后離王同學遠一點,如果你是一個明哲保身的人,你就不會去在王學聰耳朵邊兒笑。上課的紀律不足的地方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 ? 最后,我和他們說一定要回去好好孝敬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惹事兒就是孝心的一種很大的表現(xiàn)。
? ? ?
事情解決的還算比較圓滿,但是教育孩子的問題卻任重而道遠。這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希望同學們家長們都引以為戒,教育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