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
距離春節只有七天了,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趕快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吧!你的父母、妻子(老公)、孩子都在倚門翹首等著你!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到家里,你那顆焦慮的心才會平靜溫暖。
你知道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
其實,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小年不小。這天以后,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灶神,本是因為萬物有靈觀念驅使以及對上古人發明火燒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來的神。《周禮》稱“顓頊(zhuān xū)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后來隨著歷史的發展,才出現了人格化的灶神。
所謂“送灶”,就是把舊年的灶神神像取下來焚化,表示灶神已經“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的習俗表面看是人對神的敬畏,其實是人對發明火的先賢功德的感念。人們賦予灶君“司命”的職責,通過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儀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鋪張浪費,要勤儉持家,從而達到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目的。
對于這一天的習俗,各地還有吃糖瓜、貼灶神畫像、剪窗花、放鞭炮、吃餃子、吃火燒等。而在我的記憶中,家鄉在這一天好像沒有這么多的環節,兒時每年只知道祖母要祭一祭灶神,其儀式十分神圣。祖母講,如果那一家沒有把灶神祭拜好,得罪了灶神,灶神這一年就會讓這家不得安生,甚至會遭“火難”。
記得有一年冬天,本村的一家草屋廚房半夜遭了“火難”,全村鄉親趕去救火。因為家鄉系平原鄉村,那時大多廚房都是草房,弄不好就會出現“火燒連營”的慘狀,所以祖母哪一輩的人對灶神是敬重有加,一點也不敢馬虎。
起初我對祖母的這一作法深感不解,還說祖母是老封建、老迷信,后來才慢慢懂了,那時的鄉親生活太難了、太苦了,遭不起“火難”。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不是把農歷臘月二十三稱為小年,而是把元宵節作為小年。有一句順口溜說:過了大年過小年,過完小年忙大田。意思是說,從除夕到元宵節這半個月里,人們一般是不做什么農事活動的,都要過大年、相互拜年,但過了正月十五,那人們就要進入農田開始一年的農事活動了。
當然,現在時代進步了,不能等到正月十五以后才動身。遠行的朋友們,還是要早作準備,提前購票,不能耽誤逐夢的行程哦!(網圖,致謝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