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悄然降臨了。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火藥味,那是爆竹的味道;近處遠處皆傳來說話聲,平日里一向冷清的南莊,在今天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新房子中,一大早李家三代人就起來忙活了。
李老漢身體好轉,手上有勁兒,閑不住,興沖沖地拿著一塊熏得黝黑的臘肉在清洗。這臘肉是去年腌的,放在房梁上用柴火整整熏了一年,煙味很重,不太好處理,須得拿菜刀刮去表面的臘皮。
王燕在廚房中擇菜,藍色塑料盆里放著一棵花菜,上面還掛著露珠——這是張嬸剛從菜圃里摘了送過來的,說是讓老爺子嘗嘗。
新房子呈順時針旋轉九十度的“L”型,最左側凸出來一個小房間,做了廚房。這廚房面積不大,也就二十來個平方,呈正方形,南面開了一扇窗,沒有掛窗簾。
墻角的銻盆中有半盆水,里面裝著一尾三四斤重的鯉魚,折騰了一夜,正奄奄一息地趴在水中;灶臺上斜躺著一根成人手臂粗細的火腿腸,它被塑料裹得嚴嚴實實,兩頭是用封口釘釘上的。
光透過玻璃灑在灶臺表面的瓷磚上,有些晃眼。灶臺與老屋中那種水泥糊的不一樣,是李大狗專門請工匠打造的,沿著窗邊那堵墻建造,足足有三米長,功能齊全,有兩個洗碗池,灶臺上是櫥柜,可以放碗筷、炊具等。
這種灶臺有很大的缺陷——不能用柴火,只能用電器,倘若停電就做不了飯,于是李大狗又在廚房中間放了一個圓形火爐,并在另一堵墻上開了一個口子,供煙管伸出去,方便排煙。
案板是新的,上面有一塊新鮮的排骨,大約有三斤重,白里透紅,表面泛著血水;旁邊的兩個小白瓷碗里分別放著辣椒節和蔥姜蒜等佐料。
王燕腰間系著一條碎花圍裙,坐在一根小凳子上,手拿著一捧豌豆在剝,地上散落著一堆豌豆殼,剝好的豌豆則穩穩地掉進了腳下的塑料盆中。
屋檐下,李大狗父子正在貼對聯。
李大狗往粘稠的漿糊中又兌了些水,這才端著小盆上了木制樓梯;李光沫拿著一副對聯站在后面,看著爹用刷子細致地刷著墻面。
李老漢撿起銻盆里的臘肉,扔到另一個銻盆中,將臟水倒掉后,又進了廚房。灶臺上的電磁爐上放著一口不銹鋼鍋,鍋里水正翻滾著,連同電磁爐一起,發出一陣陣嘈雜的轟鳴聲。
李老漢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帕子,胡亂抹了一把手后,端起鐵鍋里的水,往地上盛著臘肉的銻盆中倒去——臘肉味道較重,須得多清洗幾遍。
今天既沒有下雨也沒有出太陽,是個難得的陰天,遠處的人家被籠罩在大霧中,只偶爾能聽到幾聲狗吠或雞鳴。
李大狗的新房子前是一片莊稼地,中間隔著一塊兩百來個平方的泥地——這是留作院壩的。
寒風呼嘯的冬天,莊稼地里只有枯黃的雜草和碼在地坎上的苞米桿,頗為荒涼與冷清,與南莊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