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拾了一下以前留在別人那里的書。我猛發現,自己的書,已經成為自己的負擔。
以前也有過這樣。我只是現在才驚覺,自己只是"葉公好龍",我喜歡買書本身,一本好書收藏起來的感覺很好。還有,我喜歡被人羨慕或者夸贊,讀那么多書……僅此而已。
其實我沒有讀完,更沒有應用其中一些方法,而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比如說,應用<影響力>的心理學來改進銷售。
而有智慧的人,通常是能把書讀活的人,能夠應用而成為專家的人。
比如說,根據<影響力>,查理芒格總結出了人類的"誤判心理學",以此做為框架思維,來規避投資風險。
又比如,借助概率學來解釋賭徒繆誤以及如何在彩池投票系統中獲勝。
如此的不同。就像葉公好龍,他喜歡龍的圖騰、喜歡龍的形狀,喜歡龍的一切,唯獨不喜歡的,是見到真龍本身。
買書、藏書,本身,超過了理解書籍之意。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事情。
猶太人推存讀書,其實是推存知識,而最核心的,是推存智慧。把知識應用,轉變成自己的智慧。所以,他們把不能獲得智慧的讀書,稱為"馱著書籍的駱駝"。這些書籍,既是負擔,也是耽誤。
不能轉化成自己的智慧的讀書,都是危險的。買到書本身,造成了書籍在手,就像自己已經學會的感覺。還有,獲得一種已經掌握的假象,然后束之高閣。人就是這樣騙自己的。愛上的,是買書、藏書本身,而不是獲得智慧。
這是很可怕的。因為自欺欺人,讓我進入了自己讀很多書的牛*狀態,其實只是馱著書籍的駱駝。負擔著自己的無知與謊言。
警惕!那個馱著書籍的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