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王健林先生在《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說:“很多年輕人,有自己目標,比如想做首富是對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此話一出,當時整個互聯網都震驚了,很多網友說:"錢不是萬能的,錢是萬達的""老王的話真勵志,一刀就把我的夢想砍斷了"反正是段子不斷。
然而2016年12月29日,在首富說出這就話4個月之后,一個叫李靖的25歲青年,通過微信公眾號“李叫獸”宣布:“在2016年的歲末,慎重考慮后,終于做了這樣一個決定:我與好友BMAN(李博文)聯合創辦的受教信息科技公司,將以近億的估值接受百度收購。”同時李靖擔任百度副總裁。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小目標,四個月就有人完成了。
這一下徹底打蒙了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連核都打吐出來了。25歲,身家一個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李靖的教育史。這是他年輕的時候自己填的。
我們接著看一看李靖的工作經歷。李靖在大學階段開始在咨詢公司實習,大四的時候也就是2014年,開始通過微信公眾號“李叫獸”分享自己在營銷方面理論和方法,以每星期一篇的速度,在公眾號上寫文章。從2014年到2016年,寫了不少關于營銷方面的爆文,被不少大咖轉載,閱讀量千萬+。2015年7月,李靖和合伙人創辦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研發了一系列口碑良好的營銷方法論與工具。
我們再來看一看李靖的賺錢能力。李靖同學在網上辦了一個輔導班。每天晚上九點開課,一共是十四天。第一期輔導班,報名人數五百人,每人799元,第二期輔導班,報名人數兩千人,每人999元。這么一算,一個月賺了240萬,還是在晚上賺的。而在此期間不斷有企業請他去做顧問,請他的團隊去做營銷方案,這其中就包括百度。
25歲之前,李靖是怎樣朝一億的小目標前進的呢?
1. 精準定位自己
一些文章說,李靖在上學的時候,沒有加入學校的各種社團,而是到圖書館中看了大量關于心理學,營銷學、戰略管理、策略思維等方面的書籍。在李靖的公眾號,他也推薦了一些書籍。這些書籍有著很精確的定位:一個好的文案人和營銷者。
你有沒有對自己的事業定位呢?將來你要從事哪一個行業呢?這個行業需要你具備什么樣水準,你才能成為佼佼者呢?如果你只想成為板藍根一樣的人,能治百病,那么,你的價格必然是廉價的。
世界著名色卡公司——Pantone(潘通)每到年底,會根據系統的研究,評選出新一年的年度流行色。2013年是祖母綠、2014年是蘭花紫,2015年是波多爾酒紅,2016年的流行色是粉水晶(Rose Quartz)和靜謐藍(Serenity)2017年度色彩是草木綠Greenery。這個顏色將會影響到2017年全球家居、時裝、文化、影視藝術等方方面面。為什么這個公司定的顏色會影響到全球呢?因為,它專注于顏色領域,定位十分的精準。
自媒體大神六神磊磊給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就是以金庸小說的背景和人物性格針砭時弊。定位清晰,自成一家,不火沒有道理啊。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對這項內容你是了解?還是會做?還是精通?如果我是老板,我必然要選精通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就需要定下一個目標,找好自己的定位。
2.建立清單式模型
當我們,定下一個小目標之后,比如說三年,我先賺它一個億。怎么才能完成呢?如果有一個方法,能輕松的完成一個億的目標,我肯定不會告訴你,我肯定自己留下了。不如我們再把目標定小一點,一年我先瘦下五十斤,一年我看完100本書。看似這個目標也不易完成,不著急,我們先把目標簡單分解一下,50斤小肥肉平均到365天上,每天減掉0.126斤,一個小小蘋果的重量。100本書你挑選好的,對你有提升的書,一天只需要看一本書的四分之一,以一本書300頁的計算的話,75頁就是你一天的目標。怎么完成呢,你需要清單式模型。以下是李叫獸說的內容:
實際上,大量的案例都證明了,清單式模型,可以大規模減少錯誤。
比如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患者經常在手術后發生靜脈置管感染,用了各種手段都收效甚微,包括——采用更先進的設備、雇傭更專業的醫生、設置嚴格的獎懲措施等等,都無無濟于事。
后來到了2001年,他們只做了一個簡單的改進就把當年的感染率從11%降低到了0,15個月節約了200W美元的成本。
這個簡單的改進就是給所有的重癥監護醫生提供一張“插入靜脈置管”的清單,要求必須把清單上的N條事情都做完并且打鉤后,才能結束工作。
你的減肥小目標中,有沒有列出N條是必須要完成的,清單的存在,強迫本來只通過直覺和經驗思考的你,多思考了很多方面,從而避免了多吃了很多肥肉或少跑幾百米的路程。如果你想進一步提升自己,一定要想辦法學習、參考或者總結出該你的清單模型,幫助你在人生的賽場上彎道超車。
3.刻意練習
別人比你早工作10年,比你有10年的經驗,怎樣才能完成彎道超車呢。一個從零開始學棋的小學生,需要多長時間的專業訓練就可以超過99%在路邊攤下了一輩子棋的老棋友呢。答案是6個月。研究發現: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什么是刻意練習呢,以開車為例,以下是李叫獸原文:
比如一開始學習駕駛的時候,你會去刻意地記憶如何換擋、如何剎車,當遇到情況需要剎車的時候,你就會回憶起剎車的要領(比如既要踩離合,又要踩剎車),并且在頭腦中執行這個要領。
然后,隨著練習的增加,你做這些事情會越來越熟練。
直到到了某個時刻,你遇到情況就會立刻剎車——這個動作是自動完成的,你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剎車的。
一旦進入了這種『自動完成』的狀態,我們對駕駛技術的改善將會不斷降低并最終停止。
而真正想要達到專家水平的車手,從來不允許自己進入這種『自動完成』的狀態——每過一個彎,他都會刻意去思考剛剛過彎用了什么技巧、表現得怎么樣、應該如何提升。
在生活中,李靖有一次需要群發一條簡單的會議通知,結果過了一個小時他還沒寫完。有人就很奇怪,寫個會議通知怎么這么慢。李靖說他在練習邏輯化表達,等下會寫出一個超牛的會議通知。然后周圍人不解:這也太費事了吧,按之前的發出去不就行了。李靖說這次我用很不熟悉的方式(金字塔原理),花了很多時間才能寫一條簡單的會議通知(犧牲了短期利益),但是將來訓練熟了,就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質量來完成。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去電臺實習,主持人讓我做背景音樂。可是我是個音盲啊!我能說不會嗎?沒有人教怎么辦?于是我找來成龍演的電影《我是誰?》學習里邊的配樂技能,我把聲音分成了低中高十個音調。一幀畫面配一個音,一幀畫面配一個音地尋找下去。我就是用這種弱智的辦法硬生生的學習配背景音。那個時候我基本上就魔障了,看電視不看內容,只看它的畫面和背景音是否合適?出門聽見音樂聲,先想這個音樂適合在什么背景下放?對于音盲的我來說,都能刻意練習聽音樂,還有什么事情是不會做、不能做的呢?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在我們單位,有一個睢老師,很年輕。她跟我說,2016年有365天,但是我有300天都在加班。加班的價值是小睢的課,有了三個全國獎勵。有一次,我幫助小睢備課,一年級的數學課,其中有一個詞,我和小睢討論了整整一個小時。一年級,一個詞,一小時。如果剛進入教師行業的人,上課的時候,都能夠這樣刻意練習,一學期趕超十年經驗的老教師,一點問題也沒有。睢老師一年時間就獲得了區骨干教師稱號。
刻意練習是指為了提高績效而被刻意設計出來的練習,它要求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熟練和舒適區域,不斷地依據方法去練習和提高。有的人有10年工作經驗,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無意識地重復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真正刻意練習的時間可能10小時都不到。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經驗,但是每天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做刻意練習,不斷挑戰自己完成任務水準的極限,用于刻意練習的時間可能會有1000小時。你試試1000個小時的刻意練習,看看能不能完成你定的目標。
4.提升的目的是為了實踐
我們完成目標的目的是什么?無論是定位也好,建立清單模型也好,刻意練習也好,其實最終是為了實踐。有人這樣說李靖。
李靖確實是一個寫手,他把他學過的看過的知識用在了分析產品,用在了寫文案上,這就是最終的實踐。如果這種實踐忽悠了一大波人,并且讓百度心甘情愿的拿出一個億,我覺的這種實踐是值得的。如果你上過大學的管理課程,看到了李靖寫的文章,你會有什么反應呢?
你可以不屑,因為你比李靖知識淵博,但是誰知道呢?你有一身的屠龍本領,但是你不殺龍,有個毛用啊。有人看了二十年電視劇,但是他也寫不出來一個完整的劇本。有人看了上億字的網文,但是他也能寫不出來10萬字的小說。因為看電視劇和看網文是為了享受,而不是為了實踐。當李靖對一個知識進行了學習和思考之后,他會怎樣做呢?
如果你的目標不是最終實踐,那么你空有減肥理論,你依然是一個少年胖子,青年胖子,中年胖子,最終變成老年胖子。
扎克伯格20歲創立臉書,比爾蓋茨20歲創立微軟,喬布斯21歲創立蘋果公司,拉里佩奇25歲創立谷歌的,李靖25歲完成一個小目標。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