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

魯智深,本名魯達是《水滸傳》中,經典人物之一。在渭州做過提轄,又稱魯提轄。

在渭州,魯達遇到史進后,有一句話是:像條好漢。說史進像條好漢,他知道史進為了朋友而將自己的莊子燒了。所以魯達對史進就如好友一般,而且史進孤身在外,確實需要一位和他認識的人,而此人便是魯達。

在路上史進和魯達遇到了打虎將李忠,而李忠也是史進的師父,新朋舊友一相聚,史進的精神上更是高興。魯達對李忠說了一句話,意思是:既然你是史進的師父,那就去和我喝三杯。魯達已經給了李忠很大的面子,但李忠并不領,還說等他把這些先賣完了,或是讓魯達他們先走,自己賣完后便去。這明顯是不將魯達的面子放在眼里,因為對李忠來說,“錢”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魯達說了句:誰耐煩等你!說明魯達只是看在史進的面子上,請李忠去喝三杯。

在潘家酒樓里魯達聽到了啼哭聲便讓小二將那啼哭的人叫出來。原來啼哭的是那金老父女二人,魯達問詢緣由,原來金老漢一家三人從東京來渭州投奔親眷不著,他的妻子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在此流落。 鎮關西使強媒硬保,要金翠蓮做妾。虛錢實契騙了他們。未及三個月,他家大娘子將金翠蓮打出來,并且要店主人家追要根本就沒給的典身錢三千貫。沒辦法,父女二人來酒樓唱曲賺錢,將大半還他,留少許作盤纏。

魯達聽后大怒,但最終魯達想明白了,只有讓金老父女二人離開渭州才可以,所以,魯達將自己的五兩給了金老父女后,又問史進可否借他一些銀兩,他日定會還史進,史進掏出十兩給了魯達。魯達見李忠并沒有給金老父女錢的意思便詢問,李忠沒辦法只好掏出二兩銀子來,魯達很生氣將十五兩銀子給了金老父女,又將那二兩銀子丟還給了李忠。

有人認為魯達的大氣豪爽和李忠的吝嗇小氣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實寫照。不,絕不是這么簡單。魯達和李忠體現的是階級之間的真實寫照。的確,魯達是好人,只是當時的他,本就是剝削階級的代表,本就是宋朝為官者的代表,本就是官場歪風邪氣的代表,只是魯智深代表的下級小官。而李忠,他也不是壞人,他是宋朝貧民百姓的代表,他是勞苦大眾的代表。至于那史進,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典型的用錢交往。魯達和李忠的本質區別便是一官一民,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

李忠為何吝嗇?因為把二兩銀子給了魯達,他就要餓肚子,他就要去乞討,他這幾天的辛苦就沒了。他比不了家大業大,有去處的史進;比不了身為官爺的魯達。他有的只是錢,錢沒了,明天就要餓肚子。也許你會說,為了義氣可以餓肚子,可真是這樣嗎?人死了,還怎么去義氣?所以,我覺得李忠的形為實屬正常。

后來魯達將金老父女送上馬車后,又搬了一個長登坐在了門前看著金老父女走,而這一坐,便是2個時辰。像魯達這么不耐煩的人,這會兒卻很耐煩,從中可以看出魯達的性格粗中有細。

魯智深原名魯達,是渭州的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臺山削發為僧,改名魯智深。魯智深忍受不住佛門清規,醉打山門,毀壞金身,被長老派往東京相國寺,看守菜園,因將偷菜的潑皮踢進了糞池,倒拔垂楊柳,威名遠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派人捉拿魯智深,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宋江攻打方臘,魯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臘。后在杭州六合寺圓寂。這便是世人對魯達這個人的評價,為人行俠仗義。

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他是守忠義的,他是很善良的,他的執著、他的豪爽、他的正義感讓人感動。 不畏強暴、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濟危扶貧是許多水滸人物都有的優點,但“一片熱血直噴出來”這一句卻最能體現了魯智深的性格。細細體會魯智深的所作所為,才能發現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是多么的真誠,真誠得感人肺腑,真誠得叫人心靈得到凈化。這是水滸其他人物所不具備的。

魯智深,他是英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