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啟寫作的時間是11點。
今天的課程慢緊張的,為啥這么說,請看圖。
這一黑板十九張圖算上結構圖共二十張,需要在今天一天畫完。可是到晚上九點半我也就畫了13張……還有7張需要畫。
當然學習再忙也不能忘了鍛煉,五點回宿舍換換衣服去操場跑步打球,可惜的是打球把腳給崴了,這下可好,五公里也沒法跑了。不過傷勢應該問題不大,估計到明天就好了。
今天中午收到了小美女的禮物,親手做的牛軋糖餅干和雪花酪,嘗了嘗味道相當不錯,不管怎樣收到禮物總是很開心的。
接著繼續聊尋人不遇,第七天老爺子在長安醒來,當然就是現在的西安,明朝初建新城,長安也就成了西安,接著又從行政中心變成保衛國家的重要城市,抵御著北部匈奴的入侵。
在路途上經過了輞川河谷,離輞川河不遠的柏家坪是王維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當年為了紀念佛祖在印度第一次講法的地方——鹿野苑,王維把自己圍籬養鹿的地方稱為“鹿柴”,這也是他的那首最著名的詩歌誕生的地方。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接著老爺子到了終南山,這里有他在另一本書《空谷幽蘭》里所提到的隱士,這些隱士放下一切,是老子見過的最快樂的人。
接著老爺子來到朱坡村,想在這里找到柳宗元的墓地,但結果并不理想沒有找到。
柳宗元和韓愈都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大家。然而,與韓愈不同的是,柳宗元的詩歌并不出名。但是這一狀況卻在公元805年有所改觀,當時他因為在朝廷上支持新派改革而被貶職。在表達情感以及巨大愁苦方面,詩歌優于散文,這一說法在柳宗元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他的詩歌從此非同尋常的好,如下面這首《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當年柳宗元被貶永州時寫的。雖然這首詩描寫了孤獨,但卻超越了孤獨本身。幾個世紀以來,這首詩對中國繪畫的啟迪遠遠大于詩歌本身,試問:誰沒見過這樣的一幅畫面呢?
帶著遺憾,老爺子繼續行程去拜謁杜甫。
樊川層數杜甫生活過的地方,當年杜甫為了通過科舉考試,曾在那里住了十二年。具體的居住地無人知曉,但是他自己卻以樊川和少陵原為自己命名。他曾自稱“樊川野老”“少陵野老”。
皇子坡村曾是韓愈生活過的地方,一千三百年前,韓愈在寫給朋友長智的一首詩里,敘述了自己遠眺都城時看到的景色。詩的題目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后來在收錄的集子里被簡稱為《春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最后老爺子找到了杜牧曾經的墓地,現在這里只是一個墓坑了,在一片玉米地里里面堆滿了垃圾,老爺子拿出酒杯朗誦起杜牧那首清明,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牧并不在祖先的墓前,而是遠游在長江流域的歸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老爺子說:我所拜訪的詩人們的墓地彼此之間竟有那么大的區別。有的簡陋,有的宏偉,有的已經變成農人的耕地,而有的則成了鄉村垃圾場。但他們的詩歌卻流傳下來,在那些甚至沒有什么文化的農人的明滅煙火里鮮活著。那些詩并不會專屬于富商或者高官,詩歌可以超越財富和權力,它直入人心,甚至能讓人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