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科技的發展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不可否認,科技產品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汽車飛機的發明把世界各地的距離縮短了,人們的活動半徑增大了。電話、通信讓拉近了人們距離,通訊網絡更是讓我們在家就了解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事情。當然還有很多科技,電子支付、網絡購物、機器人、各種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
然而,這些科技真的讓我們生活變得幸福了嗎?我們來看一下:電視、電腦、手機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卻也帶來問題。兒童近視已成為普遍現象。孩子很容易被這些電子產品吸引,出生后視力尚未發育好,常處于近視力狀態下下,沒有足夠的遠視時間,就容易發生近視。另外,長時間處于一種低頭、久坐的體位,頸椎病腰椎病發生年齡提早,減少了戶外運動,不但體質下降,容易生病,更容易發生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一些軟件的開發,我相信是為了是想讓人們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然而結果正好相反。就拿醫院辦公軟件舉例吧。10年前病例都是手工書寫,手工開醫囑,手工開化驗單,手寫病歷,那時候從問診一個病人到開好醫囑化驗單一般需要一小時,有了電子病歷后大概需要20分鐘,然而那時候病人平均住院天數約2周,一個熟練的醫生是不需要加班的;可是現在盡管都電子化了,但是醫護加班成為常態,因為有了電子系統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逐年下降,從以前的兩周變為8天,醫護的工作量翻倍,反過來想,我們因為電子化真的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照顧了嗎?也許只是在實驗室器械診斷技術方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患者不是機器,還需要精神上的關心和鼓勵,而醫護人員由于繁重的文書而沒有精力給予更多,這也許是醫患矛盾的一方面吧。
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汽車川流不息,很多城市人被工作壓的喘不過氣來,時常處于焦慮和抑郁狀態中;工作時間延長,卻忽略了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真正能享受生活的樂趣,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需要反思,我們的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工作有多少?又有多少工作是徒勞而無意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