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率兵親征東吳,一開始還屢戰屢勝,把東吳孫權都嚇得快魂不附體了,最后在大臣闞澤的提示下,孫權啟用陸遜為大都督。
當時正值酷暑之季,劉備原本駐扎在平地的寨柵,因為軍士們酷暑難耐,劉備便決定把營寨移入林中。
正是因為劉備的這一次移營,為陸遜后面火燒連營提供了條件。陸遜火燒連營計劃實施成功,劉備與東吳的這場交戰最后當然就只能以失敗告終。
最后,劉備逃到了離東吳不遠的白帝城,因為沒有聽從大臣們的勸告,劉備覺得無顏面對眾大臣,所以他逃到白帝城后,也沒有想著回西蜀都城成都去。
就這樣,劉備在白帝城里抑郁成疾,最后在感覺自己不行的時候,才把諸葛亮詔到身邊,把托孤重任交到諸葛亮手上。
劉備對自己有三顧茅廬之恩,自己現又身為丞相,先主把這樣的重擔交托到自己手上,自己沒有理由推脫啊。所以諸葛亮扛起了托孤重任。
諸葛亮自從承擔起輔佐劉禪的重擔后,凡事都親力親為,盡心盡力,在他的治理下,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另外又遇連年豐收,百姓鼓腹謳歌,凡遇差役,爭先早辦,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
當成都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各項成績之時,諸葛亮卻收到益州急報,說南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從急報中得知,有一郡太守雍闿伙同孟獲一起造反,另有兩郡太守朱褒和高定主動獻了城,只有一個永昌郡的太守在死守城門。而這急報便是永昌郡太守發到成都的。
諸葛亮一收到急報,就急匆匆來見后主,請求親自帶兵南征。劉禪一方面擔心吳魏來戰,一方面又因為國家大小事務都依仗諸葛亮,所以對諸葛亮親自帶兵出征這一事表示猶豫。另外又有大臣勸諸葛亮,可以派一得力大將討之,也必然會成功的。
諸葛亮給劉禪分析了三國形勢,又提前安排好了將領把守漢中各關隘,而面對大臣的勸阻,諸葛亮是這么回復的: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收伏甚難,吾當親去征之,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由此可見,諸葛亮此去,可不僅僅是去鎮壓叛亂的,他是要讓那些不習王化的南蠻人真心歸服西蜀。因此,諸葛亮很快整頓好兵馬,準備往益州進發。
話說叛將雍闿、朱褒和高定等人得知諸葛亮領大軍而來,商議出對策,準備分兵三路迎戰。先是高定派出自己的先鋒鄂煥迎戰魏延,魏延先是詐敗,隨后與兩名副將合力生擒了鄂煥。
魏延把鄂煥押到孔明面前后,孔明直接給他解綁了,并問明他是何人部下,得知鄂煥是高定部下后,孔明便夸說高定是忠義之士,讓鄂煥回去后好好勸說高定,不要再被雍闿蠱惑了。
鄂煥回去后,在高定面前大力贊揚孔明的德行,高定聽后,也對孔明心生感激。但雍闿得知鄂煥被諸葛亮放回后,卻說這是諸葛亮行的反間計。
就在這時,蜀軍前來搦戰,雍闿領軍出迎,只是這一次雍闿敗了,被蜀軍追殺了二十余里。隨后的幾天里,雍闿領兵搦戰蜀軍,但孔明卻一連幾日不應戰。
最后雍闿和高定一起領兵來取蜀寨,卻被蜀軍伏兵殺傷大半,生擒了無數。雍闿和高定的部下被關押時,孔明令人放出話來,說高定的部下免死。
然后孔明先讓人把雍闿的部下押到身邊問話,當問到他們是誰的部下時,都說是高定部下,于是孔明就下令把這些人放了。隨后又押來高定的部下問話,這些人當然也是答自己是高定部下。于是孔明又下令把這些人也放了,但在這些人走之前,孔明又放出話來,說雍闿已經暗中投靠他了,并準備獻上高定及朱褒首級。
高定的部下回去后,告知高定雍闿暗中投靠之事,高定聽后,心生疑慮,派人去雍闿軍中探聽消息,卻聽得雍闿部下那些被放回的人傳說孔明之德。隨后,又派人去蜀軍寨中打探消息,但這派出的人卻被蜀軍抓到孔明面前。孔明故意把這人認作是雍闿的細作,問雍闿怎么還不把二人首級獻來呢?然后還特意寫了一封信崔雍闿事情要盡快等。
高定看到孔明書信,徹底怒了,可是該怎么辦呢?他自己卻沒有主意,于是問計于鄂煥。鄂煥提出,可以宴請雍闿,如果雍闿敢來,說明他心中沒鬼,如果他不敢來,那說明他必有異心。雍闿因為那些被放回來的部下的言語,心里害怕,果然沒有去赴宴。
就這樣,高定領兵攻打雍闿,然后雍闿被鄂煥刺死,并梟下首級。
高定帶著雍闿首級及自己的兵馬來投諸葛亮,諸葛亮卻故意說他是詐降,還說朱褒密獻降書,說他與雍闿乃是生死之交,然后借故說,除非他能把朱褒捉來,才證明他是真降。
于是,高定又引軍去把朱褒給殺了,就這樣,三路人馬最后統一到高定的管制之下。這也是孔明一開始說高定詐降的用意。
三路叛軍解決后,孔明帶領大軍來到永昌,在這里,他獲得一個對南蠻地區較為熟悉的人——呂凱,并從呂凱這里獲得一張圖,圖中有南蠻所有可屯兵的地點,這讓孔明開心不已,然后讓呂凱為向導,向南蠻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