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問題是和誰比?
還有人說: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問題是要贏誰?
也許很多時候,何謂輸,何謂贏?恐怕很多人自己都弄不明白。
拿賺錢來說,你看見有人月入五千,你便卯足了勁兒想月入一萬,等你月入一萬,又看見有人月入兩萬,三萬,看得多了,還有月入五萬,十萬,幾十萬的,那到時你又該怎么辦呢?
有些人很喜歡和別人攀比。年輕人比誰更有品味,比誰更懂哄女友開心;做父母的比誰的孩子成績更好,更聽話更懂事,更有出息;做夫妻的總是覺得別人家的老公老婆怎么那么溫柔體貼,那么能掙錢。所以你看,他們說話的時候最喜歡的開場白往往是:你看誰誰誰衣著打扮多有品味;你看誰誰誰多會送女朋友禮物哄她開心;你看誰誰誰又賺了多少多少錢了;你看誰誰誰家的孩子今天又考第一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我們都聽過“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說的是三國時期東吳有個著名的將領叫周瑜,他頗有才華,但是心胸狹隘,容不下比自己有才能的人。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才智比他更勝一籌,周瑜很不服氣,幾次針對諸葛亮設計都失敗了,最后氣急攻心,被活活氣死了。
無良的攀比容易使人心態(tài)失衡,走向極端。會使人對自己和他人的優(yōu)勢和劣勢失去準確的判斷,最后受傷的只有自己。就像初學寫作的新手,如果眼里老是只看見別人賺了多少稿費而忽略了自己的學習和提高,又怎么能等到自己賺到稿費的那一天呢?(作者我也還沒賺到稿費,純屬自我安慰,好想口袋里有多多的¥,我一定會努力的,哦耶!>@_@<)
歸根結底,喜歡無良攀比的人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眼里總是只能看見別人過的比自己好,看不見的是在光鮮亮麗的背后,別人又付出了多少的辛勞和汗水。別人穿著大方得體,焉知不是下了苦功夫去研究時尚?男孩子會送合適的禮物哄女友開心,豈知不是因為用心愛著而刻意花時間去了解女友的喜好?別家的孩子成績更好,他的父母付出在孩子身上的關愛是不是更多?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更有效?別家的老公老婆溫柔體貼,能掙錢。這樣的老公和老婆是否在經營婚姻的過程中更用心,更努力?更能學會提升自己,共同進步?
二是自己不思進取卻又不知足,寬以待己,嚴以待人。總是把自己過得不好的原因歸結在別人身上。比如說老婆怪自己的老公掙不了大錢,不能讓自己過上優(yōu)越的生活。那么老婆為什么不自己出去掙錢?有些女人會說,我嫁給他就是等著他掙錢來給我花的,要不我干嘛嫁給他?那么男人娶你是為了什么,就為了傳宗接代么?或者只把你當成一件用錢供養(yǎng)著的擺設放在客廳里?
三是自己心胸狹隘,看不得別人過的比自己好,就像周瑜那樣的。如果當初周瑜不一味的去和諸葛亮攀比,而是利用好自己的才華和優(yōu)勢,即使才智上真的比諸葛亮略遜一籌,在固守好東吳的基礎上也能看準時機時不時給劉備和諸葛亮添添堵不是?又何至于被諸葛亮活活氣死而毀了一世英名?
我們提倡良性的攀比,良性的攀比不但于人無害,反而能促人進步,成為積極進取的動力,它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作者我現(xiàn)在就在向所有比我優(yōu)秀比我努力的小伙伴看齊,爭取早日在寫作上更上一個臺階,賺到多多的¥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給自己打氣!£@_@£)
良性的攀比方法有二:
一是和優(yōu)秀的人攀比。把一個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設定為目標,向他看齊。學習他身上優(yōu)秀的地方,比如他堅韌的品格,淵博的學識,博大的胸懷,過人的智慧等等。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動力,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
二是和自己攀比,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較。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了一點點就行。只要今天比昨天過得開心就行。和自己比的好處是利于每時每刻鞭策自己不斷努力,不斷進取,讓自己變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優(yōu)秀,這樣的攀比絕對是多多益善。
其實人活著真沒必要在身外之物上和別人過于較勁兒,否則只會使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煩惱之中。財富再多,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官位再高,老了也得退位讓賢。人生一世,重在修心,讓自己的心態(tài)一天比一天平和,心安寧了一切就順順當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