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226/300】《向上生長》
第一章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1、為什么要學習及如何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 說的是一個孤立的系統不持續輸入能量都是死路一條。“熵增”說的是所有的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圓寂”方向發展。而一個系統要維持運轉就得持續地輸入“負熵流”——外部的挑戰,新的知識,新的技能等。只有那種有持續輸入的系統或個人才有活路。對于成年人來說,持續輸入的信息就是知識,當一個人的知識大規模地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會出現“涌現”效應,就會取得突破性進展。每個人讀書時量的積累的重要性,就是你的多讀書,讀精,讀深,讀廣,在大腦中的“關系型數據庫” 內留檔,不斷地擴建你的“認知樹”,你才能具備更有挑戰性更有競爭力的技能。作者方法:新知識發微博,加入自己之前讀過的書有個記錄,吸收知識,練習文筆。
2、當你畢業后,如何繼續學習?一個人如果想輸出,必須依賴積累。大V們閱讀量非常高。在培養某種學習習慣或制定學習計劃時,千萬要懂得認清和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的目標一定要小,比如你想讓自己每天堅持看書,你可以規定每天看2-5頁,或者看10分鐘,如果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就可以好好地多看一些,如果很忙,就完成每日的最低目標。 這樣一來,就算是你很忙很累的時候也能每天堅持下去,而不會因為任務太重,中途斷開幾天,然后自己就很有罪惡感,或者在多幾次斷開之后,都完全沒有信心和自覺再堅持下去了,然后往往就不了了之了。在作者看來,讀書貼合“巴菲特”說的雪球理念,即從漫長的雪坡上往下滾一個小小的雪球,越滾越大,加速度、沖擊力、規模都呈現加速度的擴張,只是需要每天不停地往下滾,日積月累,必有所成。看完讀物隨手寫心得,用自己語言總結,訓練思維。
3、厲害的人的工作和學習心得, “隨機獎勵”的獎勵模式,類似游戲闖關到一定階段就會有一些隨機寶物掉落,非常受歡迎。作者也提倡練習應該是越學越難,有梯度,進階式的,在每個階段都扎扎實實地練習,使自己一直處于合理的挑戰區,既不會因為太難而備受打擊想要放棄,也不會太過簡單讓你得意忘形。建議要學會利用復雜工具去解決和優化問題。聯想到自己的工作,充分掌握wps,fs, cs等軟件,畫圖工具,統計學工具,音視頻剪輯工具等等都可能是在未來能大大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質量,所以,應該在業余時間抽出一部分,對此進行針對性地練習和學習。推薦《運動改變大腦》這本書堅持運動好處多。
4、數量就是最重要的質量。大部分質量問題,在微觀上就是某個地方數量不夠。積累、精進、進階。利用筆記記憶,所有知識鏈接已有知識,用的時候才能翻出來。提升大腦方法:常用鏈接高速公路化;激活更多鏈接,學習新東西會讓人痛苦不堪,需要用意志力克服它。
第二章財富的本質
1、如何向上跨越階層?人不管干什么正經事都有個慢啟動的過程,也就是一開始并沒有什么效果”, 但要相信重復就是力量, 就像歐成效說的那樣,數量堆死質量。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學會的東西,低估三年能學會的東西。
2、理解“資源邊界”,忘記邊界。原始社會那會兒地球上人很少但是原始人的生活壓力也不小,因為他們對“資源”的理解非常膚淺,只有樹上的果子和山里的兔子是資源,煤,石油,天然氣什么的根本沒概念,這些也不是資源。富人為什么富?因為他們資源邊界大。不服老忘記年齡,去做新鮮的事,永遠在拓展,永遠沒有邊界。
? 3、《貧窮的本質》營養、教育很重要。提高孩子能力:降低預期,注重核心能力的開發,使用技術幫助。風險意識,窮人最難突破的就是父母。義務教育優勢打破社會基因。提到巴里. 施瓦茨的《選擇的悖論》這本書的一段話“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于一種缺乏選擇的狀態, 大腦潛意識會慢慢認為做任何事都無法改變自身命運,于是會進入一種所謂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狀態。一個人想要改變現狀,就要從現在開始在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比較擅長的領域不斷地學習,練習,提升自己,把自己從消費者向生產者轉變。轉變從小的決定開始。
? 4、在“貧困陷阱”到底是什么中,窮人不但不擅長賺錢,反而擅長浪費錢。他們無法將生活中多余的錢攢起來,實現收入增加,改善生活。就算是靠運氣多賺來的錢,也會憑實力敗出去。而強悍的人基本上對未來都是樂觀判斷,但是當下永遠都是按照危機時期來打理,控制現金流,準備過冬糧,小心謹慎走好每一步。
5、控制人體獎勵機制的東西叫多巴胺。這種物質能讓你開心,就比如你在淘寶下單時體會的快樂就是這種物質釋放的結果。與多巴胺相對,讓人體不爽的其中一種關鍵物質叫做皮質醇。皮質醇會導致延遲滿足能力變低。皮質醇含量越高,人越消極,說明此時精神壓力越大。那么這個時候,就要想辦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做做運動,聽聽輕快的音樂,讓自己得到緩解,而不是任由那種狀態繼續糟糕下去。
保持樂觀,人有一種奇怪的自我實現能力。鏈接資源本身就是財富。雪球效應。做一件事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不要被農業社會的固有思維限制住頭腦。
第三章認知突圍
1、內卷化指一種社會模式某一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之后,這種形式便停滯不前,難以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從而把自己鎖死在低水平狀態上,周而復始地循環。解決內卷化陷阱的問題:注入外界的資源,教育是一個人的貴人。多試錯會帶來運氣。“小孩靠教育,年輕人靠勤奮,中年人靠運氣。”所以在年少時,一定要努力學習,積累知識和技能,這樣人到中年才能更有底氣,才能擁有更多化解工作和生活中危機的能力和勇氣。一項需要長期打磨才能獲得的技能才是你能長久握在手里的核心能力。
2、毒物興奮效應:低劑量的毒素有助于身體健康。適量的麻煩會讓人和組織更強悍。創新來源一群人為了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解決了一連串問題之后,產生的了不起的創新。主動給自己生活加入不確定性。所有的心理問題本質是生理問題,可以通過改造體質來解決。
3、承認平庸可能才是進步的第一步,能夠認識到自己并非天才并不是一件多么令人難過的事,你只有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庸,才明白人生唯一的能依賴的只有多重復、多練習,心里反而踏實了很多。一個人學習的選擇需要循序漸進,從自己的舒適區出發,得先到訓練區(即比現在懂的難一點點的地方)多加刻意練習,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去挑戰區,這樣一來才能既提升了能力,也增強了信心,不斷拓寬自己的舒適區,能力也越來越強。所謂成長,就是不斷把“訓練區”變成“舒適區”的過程,起初很有難度的事情,到最后就會舉重若輕。要學會把目標和結果分開,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去向著目標前進。意識到自己是個普通人是多么幸福,家長勇于承認孩子的普通。客觀認識自己就能更好地出發。
第四章積極才是硬道理
1、如何堅持下去并且成事。降低目標。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要把目標定太高,而是要往低定,要追求每天“從容的開始”,而不是一天取得十天的效果。再強調一遍,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容易,具體操作的時候,每天把目標先達成了,然后再自由發揮。開拓新的舒適區。復利法則:規模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涌現出完全超乎想象的東西。很多新模式都是依賴規模(知識、財富等)才能做的。積累總是第一位,每天做,目標定低,堅持每天做一件“低目標”的事,在舒適區努力。
2、為什么“喪尸文化”越來越嚴重?其實身上具備喪尸文化特質的人,大部分都是懶的緣故。今天的懶不僅是每天不想干活的那種懶,更是怕這怕那,今天怕大環境要崩潰,明天怕不確定性,而且生活過得很舒服,沒有危機感。
3、我們一定要留意語言的力量,話一出口,最先聽到的是你自己。不管一個人說了什么話,說的次數多了,首先被說服的就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經常說一些很泄氣的話,慢慢地他就變得很泄氣了。另外,我們要有個常識,危機來了并不是誰的財富規模大傷害誰,而是誰脆弱傷害誰。
第五章年輕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選擇
1、不要偷懶,也不要耍機靈。多練總錯不了。不要把你的想當然作為選擇的依據。經濟學不是學如何賺錢的,管理學也不是學如何當領導的,金融學更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有前途,歷史學不好找工作。
2、技術才是硬通貨。關于選專業的幾個常識:除了部分專業性極強的專業,比如醫生和律師,絕大部分人在畢業5年內就開始折騰跟自己無關專業的事兒;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先選學校再選專業,特殊情況除外;大學其實教不了你多少東西,基本全靠畢業后自己學。建議選專業盡量往技術層面的專業上靠,好處有:技術是相通的,不是技術專業出身,想學技術,時間和金錢成本都很大;學技術的人比較謙恭;技術強的專業好找工作。
第六章看懂趨勢,掌控未來
1、最可怕的事,是你對“經濟周期”一無所知。現代經濟依賴信貸,但信貸是有擴張和收縮周期的,這與經濟的繁榮和衰退周期重合,經濟上行的起點一般是技術的進步或出現巨大的需求缺口,經濟看上去欣欣向榮,企業和個人都擴大借貸,導致整個社會的負債率上升,泡沫產生,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利率上升,需求下降,一堆人還不上貸款,引發危機。經濟危機的本質都是債務危機。
2、富人是怎么賺錢的?拿到低成本資金,用高杠桿盈利,全球布局,一旦一處受損,還有其它的。
3、零利率到底是不是人們翻身的機會。零利率意味著盈利機會減少,社會死氣沉沉,突破的方法就是,技術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