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之心》(1)什么是利他主義?

要了解利他主義,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兩個概念,或者說利他主義的兩個層面:

1:人們行為表現出來的利他主義。比如我們看到犯罪行為會去制止,遇到有人困難會去幫助等等。這種利他行為讓世界更加美好。

2:促使人們做出利他行為的思維邏輯和心理感受。比如做一些利他的行為,同時也讓自己名聲更好,這種以外部驅動為動力的利他行為,有時是為了他人,有時候卻是以自私為目的的。所以我們要將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作者認為,只有將思維和行為的利他主義結合起來,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單純的思維層面的利他行為是不夠的。而事實上,人類社會或者整個自然界生物的進化也是這種利他主義推動的結果。如何理解呢?

在這樣一個高效協助的社會化網絡中,今天的我們很難單獨完成一件事情,所以從這個層面將,我們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或者說需要他人的利他行為。就像一只螞蟻離開了族群就無法生存一樣。這里就要引出另外一個概念:功能性組織。書中描述當一對部件能以一個合理的方式組織來工作,并完成一個既定的目標時,就是一個功能性的組織。比如一艘航母,就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功能性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身體的也是一個功能性的組織。

那么一個功能性組織是可以自我驅動的嗎?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的研究中指出:人類社群能夠合理安排所擁有的資源,但是前提是他們必須具有特定的設計原則。假設一個資源有限的牧場開放讓人放牧,那么每個人都希望能多放牧,那么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導致這片草原牧場過度放牧而變得越來越貧瘠。

奧斯特羅姆為一個能有效運轉的社群定義了八項設計原則。

1:明確的社群界定和清洗的目標;

2:收益和付出要成正比;

3:集體決定的安排;

4:監管;

5:分級制裁;

6:沖突解決機制;

7:對組織權的最低限度的認可;

8:從屬于上一級社會系統的社群之間比較協調妥當。

其中最后一項,各種活動的范圍都有一個最佳尺度,大規模的治理必須首先要找到某種活動范圍的最佳尺度并加以妥善協調,這個理論被稱為:多中心治理理論。

實際上,群體協助不僅在人類社會中存在,在大量的物種中都存在,比如螞蟻、蜜蜂、黃蜂、白蟻等社會性巢居昆蟲。而且生物學家發現,很多動物社群都表現出了社群層面的集體意識。成年的雌性非洲水牛會在獸群下午休息的時候用一個很特別的姿勢站著,把頭指向一個方向,來“投票”決定它們晚上要到哪里吃喝。投票信息會以某種方式整合,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獸群會起身向這個選定的方向走去,“就像有一個領袖在引導這一切”。

動物社群在某些方面可以算作功能性組織,比如在合作找食物和合作逃離危險環境時,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就不行,比如說動物個體在尋找到最好食物時,他們就會相互競爭,甚至相互廝殺來競爭食物。

簡單回顧一下以上內容。

第一,我們對行為層面的利他主義和思維感受層面的利他主義做了關鍵性的區分。

第二,我們明確了只有所激勵的行為能使世界變得更好時,思維感受層面的利他主義才有意義。

第三,我們明確了要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就需要群體層面的功能型組織——人們為了共同的目標用正確的方式調控自己的行為協同合作。

第四,我們明確了群體層面的功能型組織在人類與非人類的群體中都是存在的。在某些情況下,群體成員的行為調控過程精妙絕倫,堪比生物體內的細胞與器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