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個故事中前面出現(xiàn)的似乎很是無聊的小人物,一一出現(xiàn)在那場最終判定默爾索死刑的審判上,每一個人說的都是真話,甚至多說幾句好話,以證明默爾索是個好人,卻又都證明了他是個“道德敗壞的人”,這才突然讓我驚醒。原來前面那些看似平常的小故事,都不是隨意寫的呀。
把媽媽送到養(yǎng)老院;媽媽去世時后沒有再去看她一眼;不記得媽媽的具體生日;在停尸房吃咖啡牛奶、抽煙;第二天便有了女朋友,還一起看滑稽電影;幫助一個“倉庫管理員”寫信,教訓他的情婦;不愿意屈從檢查官的信仰……所有的這一切,在檢察官,陪審團的面前,都成了默爾索最不可饒恕的佐證,而不是他殺了人。律師一再強調(diào)莫索爾不可以講話,否則結(jié)果會更糟,然而還有比處以極刑更糟的嗎?莫爾索看著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想說話又說不出口,似乎一切都與自己無關(guān),真真就是個局外人,而一切與自己又有關(guān),就這么被判了死刑。
確實讀書少,不是自謙,直到遇到史老師,才知道自己家里曾經(jīng)滿墻的書柜上的書,一些是所謂暢銷書,一些是青春的無病呻吟,更何況,我很多都沒讀完。年幼時讀的名著,改寫版縮略版占據(jù)了多數(shù),真正讀完的全本寥寥無幾,也從未在意過譯者,更不用談比較閱讀。就連安徒生童話,家里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jīng)買好了彩圖版,卻一直因為相較于各種溫情的繪本,過于“暴力”,沒給孩子看過?,F(xiàn)在看到葉君健版的安徒生童話全集,感慨自己從小讀的是什么東西的同時又慶幸孩子沒有被受到污染。
回到《局外人》,小說看完的第一時間,我去打開了豆瓣,沒辦法,雖然故事的脈絡(luò)看明白了,但是那些被我忽略的細節(jié),寫作者的平生,以及這本薄薄的小書為什么能成為加繆的代表作及成名作,它的歷史意義,以及更深層次的,各種主義(我不懂,看不進去……)所有的這些,全要從別人的“說人話”的書評里去學習。以前總是覺得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覺得有人過于牽強附會,自己不愿意看的。所以我就不寫了,寫也不是我寫出來的,拼拼湊湊的沒有意義。
突然就想明白了,那個有《局外人》的課,還是得上啊,人生無法重來,縱使前半生已過,但后半生有多長,誰也無從知曉,錯過了的,不管補不補得上,能夠開始,已然非常幸運,也很幸福。
沒想到寫個書評,還做了個硬廣,哈哈哈哈哈!我真不是故意的
我是分割線,謝謝!
下午,二刷了一遍此小說。果然動過腦子以后就完全不一樣了,第二遍讀的非常順暢,全然沒有第一遍讀的那么吃力(也許是太久沒讀過外國文學作品啦?。?br>
把人物按照出場順序列了一下,正好跟證人出庭時候的景象對應(yīng)一下。 之前忽略了的細節(jié)都找到了,勾畫了下來。
第一遍,看了故事,第二遍,才看到了人心。
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是日子難挨長路漫漫?還是白駒過隙苦短無多?
那些實實在在的生活的描寫,感受到了他對熱氣騰騰的生活的熱愛;而他幾次回憶起媽媽的話,證明了他對媽媽最深沉的愛。
我只是活出了我本來的樣子,而你們,卻因此審判我終結(jié)我的生命。然而在最后的,不長的時間里,我真切的愛著當下的生活,并,不懼死亡。
https://mp.weixin.qq.com/s/MCo6FKqozXfZVbB9tfjl-w
南方周末,關(guān)于加繆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