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結核病原(分枝桿菌、抗酸染色+、卡介苗、結核菌素“OT、PPD”試驗--遲發超敏反應)
結核桿菌:分枝桿菌屬內-主要致病菌(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
直or稍彎曲細長桿菌,呈V、Y形or條索狀、短鏈狀排列,抗酸染色陽性
生長很緩慢!培養8d↑~8weeks
專性需氧(菌膜生長)、營養要求較高。抵抗力較強
慢性感染、引起肉芽腫
診斷依據:
- 臨床表現
- X線檢查
- 結核菌痰涂片
- 結核菌素試驗
涂片陽性--病人是重要傳染源
結核感染or接種卡介苗(減毒活疫苗)→產生特異性免疫(感染免疫、又稱有菌免疫)
機體抵抗依賴“細胞免疫”,伴隨“遲發超敏反應”→結核菌素試驗:用結核菌素測定能否引起皮膚遲發超敏反應。
(結核菌素)簡稱“結素”,是通稱:舊結核菌素OT、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PD。
用于接種質量考核、篩選預防對象、感染率調查、輔助診斷。
試驗方法:前臂掌側中央、0.1 ml 結核菌素溶液、5~6 mm皮丘、72 h檢查、50 IU/ml制劑硬結直徑5 mm↑為+
- 陰性(-)意義:①未受結核菌感染②已感染但處變態反應前期③免疫系統受干擾④結核性腦膜炎和粟粒性肺結核等使“免疫功能低下”。
- 陽性(+)意義:①結核病患者②結核菌感染但未患病③卡介苗接種④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交叉反應
十六、麻風病原(分枝桿菌、胞漿泡沫狀--麻風細胞、抗酸染色--改良Fite染色法)
麻風分枝桿菌:多形性、抗酸性、聚簇性。
典型胞內菌、麻風細胞:胞漿泡沫狀
體外培養失敗
診斷應及時&慎重。皮膚切刮法涂片查菌、組織病理學檢查
涂片染色顯微鏡檢查:鼻黏膜or皮損處取材、抗酸染色(改良的Fite染色法)
十七、空腸彎曲菌CJ、GBS相關、人畜共患、G-
CJ夏秋季高發、旅行者腹瀉主要病因之一
學齡前兒童發病高,與吉蘭-巴雷綜合征GBS密切相關,人畜共患病。
- 標本采集
糞便、肛拭,保存于運送培養基中,4 h內送檢or保存液-20℃↓ - 分離培養
采樣棉拭子→空彎選擇性血平皿→42℃微需氧(85%N2、10%CO2、5%O2、燭缸法)2~3 d。
可疑菌落:不溶血、灰色、扁平、濕潤、有光澤、像水滴、12mm、邊緣完整發亮)陰性繼續710 d - 病原鑒定
氧化酶&過氧化氫試驗+→革蘭染色:G-、S形、螺旋形、紡錘形→初步確定
以下試驗5%微需氧培養 - 42℃&25℃生長試驗:接種2管布氏桿菌肉湯、42/25℃--48 h、
(42℃生長、25℃不長) - H2S產生試驗。空彎、結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
- 馬尿酸鹽水解試驗:空彎+、結腸彎曲菌-。
- 深入鑒定
PCR證實
十八、幽門螺桿菌HP(大量高活性尿素酶、cagA基因陽性)
螺桿菌屬(從彎曲菌分出來)。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最主要病因;胃癌、胃淋巴瘤 密切相關。
- 標本采集
胃鏡、胃黏膜活檢組織、保存液(100g/L蔗糖、500ml/L小牛血清)08℃12 d;-20℃1~2 m;-80℃ 1 y。冷凍后不可凍融,干冰轉運。 - 鏡檢
涂片or病理組織S-W銀染色,敏感性&特異性低。 - 病原分離
布氏培基or腦心浸液血瓊脂+5%10%羊血&馬血、85%N2、10%CO2、5%O2(orH2)、37℃37 d→針尖狀or 1 mm↓半透明菌落 - 病原鑒定
HP重要特性:大量高活性尿素酶。觸酶&氧化酶+、快速分解尿素、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活性、硝酸鹽還原實驗陰性。三糖鐵瓊脂不產H2S。 - 深入鑒定
cagPAI右側末端DNA--分為 Ⅰ~Ⅴ型
我國均為cagA基因陽性 - 快速檢測
尿素呼吸試驗--簡單快捷,敏感度高。C13非同位素、可用于兒童孕婦。貴! - 抗體檢測 HP IgG變換慢,多用于流調
十九、軍團菌(G-桿菌、無莢膜、水解馬尿酸、BCYE-α培養基:焦磷酸鐵&L-半胱氨酸→GVPC(-Cys)選擇性培養基、尿標本中Lp抗原)
嗜肺軍團菌:G-桿菌、無莢膜、無芽孢。不產酸、有鞭毛(鍍銀染色法)、能動。
不易著色、吉姆尼茨染色法or鍍銀染色
分離時需要"L-半胱氨酸,鐵鹽"促生長。
水解馬尿酸鹽--特征
- 采取標本
血液、痰(60℃加熱2mins)、尿液
環境污染調查:應取水樣--空調冷卻水、1L、玻璃、聚乙烯瓶子、使用前洗凈&121℃高壓20mins。
水樣中生物殺滅劑?容器中+過量滅活劑,6~18℃避光隔熱運送、濃縮培養時間<14 d。 - 病原分離
10^5/L可直接接種、否則先濃縮。過濾、離心→濾出物、沉積物少量水中懸浮。
樣品→3份:none、酸處理(+等量酸緩沖液搖勻、靜置5±0.5 mins)、熱處理(50±1℃水中30±2 mins)
BCYE-α培養基:焦磷酸鐵&L-半胱氨酸
GVPC培養基(選擇性)在BCYE-α加入甘氨酸、多粘菌素B、萬古霉素、放線菌酮。
3種標本→3個GVPC平板→平板倒置、潮濕、36±1℃、2~5%CO2
10 d后計數、3平板上各種不同菌落每種2~3個在BCYE & BCYE-Cys(no半胱氨酸)傳代,BCYE生長&BCYE-Cys不長 即認為軍團菌 - 病原鑒定:免疫熒光方法證實
- 尿抗原檢測:急性期、恢復期尿標本中Lp抗原。
- 抗體檢測應用:IFA檢測血清中抗體,滴度4倍↑or單份≥1:256
二十、流感嗜血桿菌(G-球桿菌、有莢膜!含V、X因子才生長、衛星現象)
寄生于鼻咽部、冬季多。3個月~3歲嬰幼兒易感、引起腦膜炎占2/3(神經后遺癥)、小兒肺炎(第2位病原菌)等等各種炎癥。呼吸道傳播。本菌抵抗力弱、100℃立即死亡、干燥痰48 h。
- 采集標本
腦脊液、血液、胸水中檢出→臨床意義;耳鼻咽拭子、痰→流行意義 - 鏡檢:G-球桿菌
- 病原分離
巧克力血瓊脂、37℃、pH 7.6、5%CO2、含V&X因子培養基(由血紅蛋白提供的X因子(factors X;血晶素 hemin)和由復合維生素提供的V因子(NAD))才生長
<u>血平板上不溶血</u>。
生長在血培養基上金葡菌周圍--衛星現象 - 病原鑒定
裂解馬紅細胞能力→從溶血性嗜血桿菌中區分流感嗜血桿菌、從副溶血嗜血桿菌中區分副流感嗜血桿菌。
吲哚試驗、尿素反應、鳥氨酸代謝→流感嗜血桿菌分為8個生物型,大部分ⅠⅡⅢ型(Ⅰ、Ⅲ型為主)
有莢膜的為可分型、不可分型(無血清型、來自鼻咽部)
依據莢膜多糖抗原不同→<u>a~f 血清型</u>;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絕大多數侵襲性嗜血桿菌感染 - 深入鑒定
具莢膜菌株都包含“莢膜多糖基因”cap基因簇、ⅠⅡⅢ部分組成、Ⅱ區為合成血清型特異性基因。依據cap序列設計引物,鑒別流感嗜血桿菌。
有6種主要外膜蛋白OMP1-6,重要的毒力因子。外膜蛋白電泳圖譜→菌株分類 - 抗體檢測
保護性最低抗體水平0.05~0.15μg/ml;發病早期>0.15μg/ml具有“否定”診斷意義,抗體4倍↑--支持診斷
二十一、克雷伯桿菌(肺炎桿菌、G-較粗短桿菌、有較厚莢膜、多數有菌毛、K抗原-莢膜腫脹實驗)磚紅色、膠凍樣痰液
肺炎桿菌、G-桿菌、有較厚莢膜、呼吸道腸道定殖菌、條件致病菌。老年、營養不良、慢性酒精中毒、慢性支氣管-肺、全身衰竭。占細菌性肺炎2%、病死率30%。
- 采集標本
主要:痰液-來自下呼吸道合格標本、也可其他 - 病原分離
痰→鹽水洗滌3次→1%胰酶溶液、37℃水中90 mins:均質化
血瓊脂培養基、麥康凱,37℃、24 h→血瓊脂上菌落大、黏液型、光亮、黏稠、可拉絲。 - 病原鑒定
選擇性培養基上--發酵乳糖
<u>O抗原、K抗原</u>--用以分型(莢膜腫脹實驗)3、12型
magA基因--高黏性表型、用作診斷。rmpA基因--輔助診斷
二十二、衣原體-細胞內寄生、還有立克次體(G-、通過細胞濾器、McCoy細胞、免疫熒光-包涵體\吉姆薩(暗視野顯微鏡觀察)比碘染敏感)
非運動性細菌、有細胞壁、G-、廣泛寄生動物細胞內、僅少數致病性
無合成ATP、GTP能力、能量寄生物、能通過*細胞濾器、嚴格細胞內寄生、原核細胞型
周期2個階段:原生小體elementary body感染階段-感染力;網狀小體initial body繁殖階段-增殖力
1采取標本
眼部、生殖道→拭子→懸浮在抗生素肉湯/細胞培養基→混合、離心10 mins→去上清→抗生素溶液稀釋1:2 & 1:20
淋巴膿腫黏性→研磨、懸浮在細胞培養液;血凝塊→懸液;痰、咽喉洗液→含抗生素肉湯。
含冰塊運輸培養液--2sP、加不同濃度胎牛血清:增加發現率、維持感染性。-60℃保存、4℃融化、研磨乳懸液、稀釋后接種抗生素培養基
2病原分離
環乙酰亞胺處理的McCoy細胞→48~72 h→染色、免疫熒光的單克隆抗體方法--檢測衣原體的包涵體
3病原鑒定
免疫熒光、碘染色、吉姆薩染色→檢測蓋玻片上的包涵體;吉姆薩(暗視野顯微鏡觀察)比碘染敏感
二十三、支原體(G-、油煎蛋樣菌落、缺乏細胞壁、最小獨立微生物、通過除菌濾器、人型支原體pH 6.6、解脲支原體pH 6.0、酶聯吸附捕獲法P1蛋白-肺炎支原體)
缺乏細胞壁、原核細胞型、已知獨立生活最小微生物!通過除菌濾器。
16種、5種致病:肺炎支原體、(解脲、人型、生殖、發酵)支原體--泌尿生殖道感染
1采集標本
黏膜組織→拭子涂抹取樣、分泌液→支原體液體培養基小管
組織塊→研磨成乳漿狀接種
2病原分離
需要豐富“膽固醇、血清蛋白、酵母浸液”。5%CO2、95%N2、36~37℃。
加入0.002%酚紅指示劑、可加醋酸鉈及抗生素等抑菌劑
人型支原體pH 6.6、解脲支原體pH 6.0、其他7.6~8.0
*油煎蛋樣菌落--太小、低倍鏡看
G-但不易著色、吉姆薩:淡紫色、Dienes染色:藍色不易褪色--可鑒別
3病原鑒定
表格:支原體與細菌病毒等特征
能通過450nm濾膜?
4快速檢測
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支原體“外膜蛋白”&免疫印跡測支原體“抗原”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捕獲法:肺炎支原體,170kDa膜蛋白(P1抗原)的單抗測呼吸道“P1蛋白”,3 h,敏感性10^4 CFU/ml[一萬菌落形成單位]
核酸雜交技術、PCR--各種基因
5抗體檢測:4倍↑--診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