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聲的音符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依然愛麗絲》原著小說作者、哈佛大學神經學博士莉薩·吉諾瓦撼動人心之作!
入選2017年goodreads年度最佳小說,美國亞馬遜接近滿分好評。
第一本以“漸凍人癥”患者為主角的小說,這本書讓你重新認識生命。
取下呼吸機。被固定在輪椅上。在窗邊的光斑下坐一整天。偷聽她彈鋼琴。想對她說“對不起”,最終卻什么也沒說。這是他的一天。
協助他排泄。用注射器喂他流食。每隔兩小時查看他是否被痰嗆住。希望他死去,卻更希望他活下來。這是她的一天。
從他無法再彈奏鋼琴,無法再說話的那天起,音樂就成為他們之間心知肚明的語言。
2
國寶
超越《惡人》《怒》,吉田修一至高杰作
“藝術”“文學”雙冠王:第69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第14屆中央公論文藝獎
金宇澄 姜廣濤 史航 推薦
熱愛的,終會遇見。堅守的,不會辜負。
從出身黑道的絕世美少年,到問鼎巔峰的歌舞伎演員,一代宗師的養成。
時代如潮,歲月滾滾,以少年之勇抵擋時光磨礪,以孤身之力成就藝術傳奇。
歌舞伎與能劇、文樂并稱日本三大國劇,唯有問鼎藝術巔峰的名伶,方能榮享“人間國寶”的稱號。歌舞伎四百年薪火相傳,如今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聽來“門檻之高”,表演的卻是活生生的人。《國寶》既真實再現了歌舞伎世界極致的美,又生動地寫出了有血有肉的人。
壓倒性的余韻,讀到末尾失聲痛哭。太了不起的一本書,讓人看見美的真髓。
3
古登堡
為什么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中國人畢昇,用它塑造今日世界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11世紀,中國人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在他去世后的近千年里,中國的活字印本只有150多部,而落后的雕版印刷術始終占據主流。
15世紀,德國人古登堡發明了新的活字印刷術。在他去世后不到50年里,歐洲的活字印本已達20 000 000多部,比此前歐洲近千年來的所有手抄書數量都要多,推動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的到來。20世紀末,古登堡在多個“千年人物”媒體評選活動中位列第一,古登堡的發明選為第二個千年里最重要的事件。
為什么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中國人畢昇,用它塑造今日世界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專注于日耳曼文化研究的著名傳記作家克勞斯-呂迪格?馬伊,通過“西方畢昇”古登堡一生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古登堡如何用活字印刷術一步步塑造出今日的世界。
4
醒來的女性系列
精選未讀女性話題書目,從身體、婚姻、職場、愛情和覺醒五個方面,直擊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和覺醒之路。每一位女性都值得懷抱自己的夢想,我們不只是別人的另一半,我們還是我們自己!
困境覺醒篇:醒來的女性(全球銷量2000萬冊,豆瓣評分8.8,翻譯為22種語言,金智英們應該懂的道理,被它寫盡了!我們不只是別人的另一半,我們還是我們自己。)
身體覺醒篇: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新版(楊瀾推薦,好萊塢影星卡梅隆·迪亞茨寫給所有女性的貼心私語。
婚姻育兒覺醒篇:媽媽的戰爭(當媽的80%的煩惱來自家庭,看完這本書解決你80%的煩惱!直擊1億中國媽媽生存現狀,從孕產育兒到婚姻家庭關系、職業追求,給每一位媽媽的智慧與勇氣之書。)
職場事業覺醒篇:理性的抉擇(女性決策更理性!給女性和管理者的決策進階指南,挑戰職場生活中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教你理性決策,贏在決斷力!)
5
中華史學叢書精選(共8冊)
《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
近代百多年間,中國多呈亂象。各類思潮和思想論爭此起彼伏,如亂花迷眼。然其背后,又有或隱或顯的一條潛流貫穿其間,不絕如縷。這一亂世中的潛流便是民族主義。本書的主體內容是從“二十一條”到北伐,各文都多少觸及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一些面相,又都與民國政治相關,多從廣義的文化視角考察包括戰爭和外交在內的政治行為,以及其他與民族主義相關的思想、社會現象。
《近世棘途——生態變遷中的中國現代化進程》
本書是由作者十余年來陸續發表的論文匯編而成,大體上圍繞著明清以來中國的自然災害,從生態變遷與現代化進程的互動關系出發,就生態變遷與農村市場、自然災害與早期工業化、減災救荒與政治體制的嬗變等方面展開論述,力圖從一個新的角度探討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的性質、特點與規律,揭示其成敗頓挫的復雜原因,總結數百年來中國救災防災的經驗教訓,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減災救災模式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提供歷史的借鑒。全書對自然災害之形成機制的人文化思考,對近世中國農村市場變遷之路的異樣辨析,以及對中國救荒機制頗為深刻的闡釋,對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當不無裨益。
《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
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給觀眾帶來了欣賞的愉悅和無限的歡樂,而又因其表現方式的直觀性、形象性、真實性、豐富性,使其對觀眾有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從而引發對這種影響力的正面或負面的效應評判,乃至最終產生對電影進行不同形式檢查的制度實踐。本書研究的主題,正是電影檢查制度在民國時期的發展歷程。與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相對應,電影檢查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產生背景和表現形式與其他電影大國相比,有同有異,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面,是對電影道德題材表現的關注、對武俠神怪影片的嚴厲查禁以及對外國“辱華”影片的高度敏感,這些都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近代以來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的,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討論。
《從民族沉淪到民族振興》
近代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凌。幾個世紀以來,無數志士仁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甚至獻出生命。歷史所以呈現出這樣的面貌,是因為我們的民族經歷了一次從輝煌到沉淪的痛苦轉折。對于這一段歷史,我們既不應該忘記,也不應該用輕薄的態度加以對待。本書收錄了作者古稀之年對中國百年來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和反思文章,其中既有對民族苦難的悲憤痛惜,又有對民族振興的強烈渴望,是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佳作。
《和與戰的抉擇:戰后國民黨的東北決策》
關于本書 東北在抗戰結束后中國歷史演進的過程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國共對東北的爭奪,不僅關系到雙方對東北的掌控,而且牽動雙方的全盤戰略部署,以至東北一度成為中國政治軍事形勢演進的焦點,并由此而影響戰后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大結局。本書以國際冷戰和中蘇關系、中美關系為大背景,以國共關系和國共對東北的爭奪為研究基點,觀察和討論戰后國民黨東北決策的由來、制定、實施、影響及其利弊得失,并以此分析國民黨何以最終失去了東北,從而也失去了在中國大陸的執政權。
《清代經今文學的復興:莊存與和經今文》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領袖,是“先進的中國人”,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的變法思想源自《公羊》,后自《春秋》,論者卻較少。本書就清代今文經學的復興和發展,以至由“家學”到“顯學”,進行了必要的求索,對莊存與、劉逢祿而龔自珍、魏源以至康有為、梁啟超進行了認真的探討。
《走向現代的小農:歷史的視角與東亞的經驗》
本書立足于東亞,關注現代“小農”的命運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重點集中探討臺灣地區和韓國家庭小農制度的形成、結構和演變;全書的討論涉及“小農”、“農民”與“家庭農場”的關系,農民應當走向富裕還是走向消亡,何為“農業資本主義”等歷史、理論與現實問題。
《清代如何治理幫會》
清代幫會來源于“異姓結拜弟兄”組織,后發展為“結會樹黨”的“會黨”。乾隆年間天地會出現后,各種名目的會黨大量涌現。咸同治年間,四川啯嚕發展哥為老會,亦稱袍哥或紅幫。漕運改行海路后,糧船水手行幫同青皮、光蛋、風客等走私團伙融合為青幫。于是,會黨擴展為幫會。幫會的存在和發展對清政權構成重大威脅,清朝當局除對之實行武力打擊外,還制定了懲處幫會的律和例,并不斷增刪修改,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幫會的發展,維護了清王朝的政權穩定與意識形態安全,對當今如何治理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