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一代文學大家錢鐘書在清華求學時,曾橫掃清華圖書館,遍覽清華圖書館中文洋文藏書。錢鐘書的博聞強識,讀書多是出了名的,腦袋簡直就是“移動的圖書館”,隨時可以調取資料為自己所用。
我們普通人沒有錢鐘書的這種照相機似的記憶,讀過的書往往隨時間的流逝而忘記了,那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將讀過的書變成我們自己的收獲呢?
日本書評作家印南敦史在他的《快速閱讀術》一書中給了我們答案。
印南敦史曾經是一頁書要讀5分鐘的慢讀者,現在是每天讀一本書寫一篇書評,一年讀700本書的讀書達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新的讀書方法:呼吸式閱讀法。
讀書不是為了復制100%的內容,而是為了邂逅1%的精華,呼吸閱讀法就是通過讀寫相結合的方式去邂逅這1%。
01 什么是呼吸式閱讀法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呼吸,我們進行了“呼氣”的動作,之后需要“吸氣”,二者相輔相成,才成就了呼吸的節奏。
作者認為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吸氣,與讀書是非常相似的,而我們讀書不要一味的讀,也要寫,讀是吸入,寫是呼出。
這種一邊輸入一邊輸出,讀寫相結合的閱讀方法就叫呼吸式閱讀法。
這改變了我們的固有觀念,將“為記而讀”轉變為“為寫而讀”。
作者以前為了記住書上的內容,讀得非常慢。但后來,他開始寫書評,同時為多家媒體機構撰寫書評,每年撰寫的書評多達700余篇,每一天都在反復進行“讀—寫—讀—寫”的過程。發現為寫而讀以后,他的讀書速度更快了,閱讀負擔相反大大減輕了。
02 為什么要用呼吸式閱讀法
書讀過以后還是很快會忘記,當我們對一本書看完就忘時,會感到沮喪,提不起興趣接下去讀另外的書,影響了我們的閱讀體驗。
叔本華曾說過:“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
揭示的就是我們留不住閱讀體驗的真正原因——閱讀過程中不加思考。
作者認為,將書上的精彩部分摘錄下來,可以產生兩個效果:第一個是信息效果。讀者能夠迅速把握書籍內容的精華。
第二個是對讀書人產生的效果。通過摘錄,在讀的過程中,就會思考書中的哪些地方讓自己感動,什么樣的文章令自己動心。
摘錄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
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感悟,如果不及時記下來,時間久了,就很容易忘記我們為之心動的原因。
比如我在讀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這本書時,覺得他的黑色幽默揭示了當時很多的社會問題,他看問題的角度也很特別。
但你要問我具體特別在哪里,一時半會還真說不上來,原因就是當時沒有及時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不要太自信于自己的記憶力。
寫下來之后我們不僅可以細品,還可以加深記憶,不害怕遺忘,因為我們進行了摘錄。
03 如何用呼吸式閱讀法來閱讀
那么如何用呼吸式閱讀法來讀書呢?
簡單來說,就是一邊讀書,一邊摘錄,讓閱讀的內容流進腦海,同時在頭腦之外的地方進行記錄。
對于這種呼吸式閱讀的步驟,作者也具體做了介紹。
首先,進行“一行采集”,讀書的同時,隨時將觸動心靈的文字用自己的話摘錄下來,盡量短小精悍,控制在幾行之內。
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類似于尋寶,因為手抄麻煩,所以我們會更嚴格地篩選真正想摘錄的部分。手抄會促使我們思考:這一段有必要特意抄寫下來嗎?
“一行采集”其實是逼著我們進行思考,讓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留下,摘錄的就是一本書上相對重要的或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其次,摘錄“一行精華”,從摘錄中挑選出最精華的一行,閱讀一本書的所有價值就凝于這一行。
這是一個思考加篩選的過程,更加深了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如果我們一邊探索“那一行”,一邊閱讀,那么閱讀的過程就好像一場探險,我們更容易從閱讀中找到樂趣。
“翻開書,就覺得很快樂。”先讓自己擁有這樣的感覺,告別緩慢閱讀,就很容易了。
然后,進行“一行評論”,也就是對步驟二中的“一行精華”寫的一句感想,或者說讀后感,記錄當時為什么會對這一行文字產生共鳴,這是一個思考加評論的過程,讓書籍的價值內化于心,為自己所用,讓一本書真正屬于自己。
最后一步是階段性自我評定。
當積累到一定閱讀成果時,作者建議以12本書為單位,定期回顧自己記錄下來的摘錄與感想,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哪一類書籍比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鳴?
哪一類意見主張是自己贊賞的?
哪一類書籍是自己今后還想要閱讀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看清自己的閱讀偏好,明確后續閱讀書籍的大致方向,確定自己的閱讀意向。
從這12本書籍中選出最佳的一本,讓它成為自己近期閱讀書籍中最精彩的一本,一年結束后從最佳中選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
這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留下來的等于是精華中的精華,就像我們榨西瓜汁,榨完之后再用漏勺過濾一遍,留下來的就是一整個西瓜的最有營養的部分了,所不同的是那是來自書籍的營養罷了。
按照這些步驟,我們可以完成采集——篩選——評論——自我評定的過程,在閱讀中加入自己的思考,逐步凝結出一本書的精華,然后可以體會“邂逅那一行”的妙趣。
現代社會信息量劇增,我們獲取信息似乎變得很容易。但也正因為獲取信息太多太容易,反而不利于記憶。
因此,無論是書籍還是知識,只記錄最重要的部分,拋棄其余的部分,這種閱讀方式反而更適合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呼吸式閱讀法就是合乎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非常好的閱讀方法,它不浮于表面,從讀書理念上改變我們,將為記而讀轉變為為寫而讀,讀寫相結合,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快速的掌握一本書的精華。
如果你想要仔細了解這種閱讀方法,就去看《快速閱讀術》吧。
作者:宜蘭,笑薇書評私教班三期學員
感謝你讀到最后,我是笑薇,堅持閱讀三年,成功實現經濟獨立,時間自由,閱讀改變了我,也希望它能照亮你未來的路。
最近我建了一個讀者交流群,專門分享好書和成長干貨,如果你希望和我一起讀書,精進成長,歡迎私信,備注:閱讀。帶你和更多書友相遇。
更多閱讀:
寫作四年沒賺到錢,我明白了一件事:你能寫什么,是命中注定的 - 簡書
一篇兩千字書評,被出版社和樊登主編交口稱贊,我都經歷了什么? - 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