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自認為自己屬于開悟比較晚的人,過去的多年時間里,我一直信奉“努力至上”論,中毒“成功學”,看到和優秀的人的差距,就以為人家要么比我有天賦,要么就是比我勤奮努力。
然而,今年經過更多的學習和思考,發現我錯的實在離譜。原來想實現目標有比努力更重要的事。
接下來說說兩個徹底顛覆我認知的事。
先來說說《超級演說家》總冠軍劉媛媛的故事。
很多人對劉媛媛了解的信息是這樣的,劉媛媛當初考上北大研究生非常不容易,居住在破舊的陰暗潮濕的筒樓里,寒冷的冬天冒大雪去自習室學習,反復背誦,書本幾近被翻爛。
看到這樣的信息,我想很多人腦補出來的畫面是劉媛媛非常刻苦努力,艱苦的環境,每天擰著眉頭,暗暗在心里給自己加油,努力努力,這似乎更符合我們對寒門學子求學的
想象。
事實上劉媛媛真的這么努力嗎?答案是是的,但是如果你僅僅看到劉媛媛努力的表象,以為她考上北大僅靠這樣單純的努力,你就真的大錯特錯,徹底地被誤導了。
劉媛媛分享了她考上北大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她研究了歷屆北大她所考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然后把歷屆的考題也做了詳細的研究,明確考點,發現所有考點全部可以定位在書里,一場考試通過她的研究分析,最終只要完成一本書的記憶和理解,然后她再用方法徹底的搞定這本書,所以書經過無數次的翻閱,幾乎被翻爛,但是劉媛媛當時的備考真的不是每天苦哈哈的,她說當時特別放松,每天有效學習只有3-4小時,還經常在教室后面的椅子上睡覺。
真的像她本人說的,備考北大,最后變成了僅僅是一本書的學習,而這本書她又研究出了方法可以做到對所有知識點的掌握,劉媛媛說只要智力正常,能考上普通大學的人,90%的這些人也能考上北大,我真的相信!不禁連拍大腿,要是我早些年知道這些,我一定會考上更好的大學。
我徹底領悟,原來真正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先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努力只不過是建立在正確思維方式的指導下的努力,它絕不是成功的充分且必要條件。
所以劉媛媛說她所認為的牛人有三個衡量標準,第一,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第二,有很強的專業知識,第三,有很強的執行力。
可見,有正確的思維方法有多重要。
第二件事來說說最近看“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的收獲。
作者羅伯特.清崎有兩個爸爸,一個是自己的親身父親,也就是他的窮爸爸,一個是他最好朋友邁克的爸爸,是他的富爸爸。
窮爸爸是個知識分子,高學歷,在州教育廳任高級職位,領著不菲的薪水,住著大房子,但是卻一直處于負債中,絲毫不敢停止工作,永遠只有極少的時間陪伴家人,最后在他52歲的時候工作仕途一片黑暗,晚景有些凄涼,財富收獲自然也很不理想。
而富爸爸學歷不高,但是一直以他獨特的思維在做事,經營企業,做各種投資,早早實現財務自由,而且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他兒子邁克從小接受財商教育,后繼承企業之后,將企業發展的更好。
兩位爸爸都很努力,但是因為不同的思維方式,走出了不同的路。
作者本人大學畢業后,有段時間和妻子兩人窮困潦倒,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但是作者和妻子沒有按照常理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按照富爸爸的教導,一步步按照富人的思維去行動,最終實現了財富自由。
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財務自由,從小到大,我們被父母灌輸的思想是: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然后找個好工作,賺得高收入,最終收獲美好幸福的一生。
但是事實是,有了更高的收入,伴隨而來的是更高的負債和消費,財富的主要來源依靠工資,終生工作時間象驢子一樣不停的忙碌,半刻不敢喘息。一旦工作有任何變動,生活就會變得異常艱辛,自由更是遙不可及。
作者在書中提到,職業分為4個象限,E(雇員)、S(自由職業)、B(企業主)、I(投資者),絕大部分人都處在左側的E、S象限,價值觀就是不斷在尋求更安穩,更高薪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實現財富自由的人群都是處在右側B、I象限的。
兩側象限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所以要想實現財務自由你必須首先學會富人的思維方式,象富人一樣思考。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重視努力本身勝過思考,但實際上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任何的努力效率是低下的甚至是徒勞的。要想成功實現目標,首先必需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