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家家戶戶都熟悉的很,他是江湖中人,在江湖上漂了太長時間了。他不論遇到怎樣的事都是那樣的冷靜、謹慎,這也正是武松成為江湖老手的一個原因。
打虎。武松在上岡打虎之前,在酒樓里,他認為這是個黑店;首先從他寫的招牌來看“三碗不過岡”,可武松來來去去一共吃了十八碗酒也沒事,這讓武松認為這是黑店。再說,店家多次給武松好心說這岡上有虎,店家還手抄了官府的榜文,武松從店家剛開始說有虎起就不相信他,這妙處就在一個“抄”字上。如果是你,見了個抄的榜文,你能信嗎?當然不信了!武松也如此。可這店家不是黑心,他是個好人,他沒想黑人,這正好體現了武松的謹慎。再說武松打虎時,他真正是個處事老道的江湖中人啊。他從上岡開始,一直在提著一根哨棒,遇到老虎了哨棒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但如果武松是拿“哨棒”打死老虎,那不就不好看了嘛!所以施耐庵老先生讓這根“哨棒”折了,這就是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考慮的精彩之處,武松無疑成了頂級英雄!而武松帶了棒子,從岡下到岡上,就體現了他心思細密、謹慎,棒子斷了成全了武松的武藝高強、英勇無畏的高大形象。再來看武松上岡后在一個破山神廟里看到了真正的官府榜文,他為什么還要留下來呢?他剛看完時,他轉向要走,要回酒店的。他不是100%的勇敢,但正是這體現了他小心謹慎、膽大心細。他硬著頭皮也要上山,因為他是江湖上的人,面子要比性命重要,如果他回去的話,一定會被店家嘲笑的。最后在打虎結束時,他把虎打的一點氣都沒有了,體現了武松的毒、狠毒,他要斬草除根。
殺嫂。武松打虎后被封了個都頭,他回到家后,發現他哥哥無緣無故地死了。這一定有貓膩!他首先是去找何九叔要物證,找鄆哥獲人證,接著去縣里告官,結果縣府的人已被西門慶給收買了。此時的武松是冷靜的!靠不了官府,就自己來做!他先是去“請”四方鄰居問事情蹤跡。他在請鄰上言語是有禮有節,行動上卻十分不推脫的,然后又把潘金蓮和西門慶給“帶”過來了,還將他倆給殺了為哥哥報了仇。但他又去官府自首了,說明他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江湖人格。
打蔣門神。施恩和蔣門神都是黑幫,他倆打起來可以算是黑吃黑,而武松在監獄里時是施恩幫助他的,所以,武松為施恩打蔣門神是一種典型的江湖行為,這里沒有遵從道德和是非的觀念,僅僅是一種江湖義氣的驅使。
從種種事件分析,可以得出武松是一個江湖老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