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客居京城,山珍海味吃過不少,但最難吃到的是家鄉(xiāng)的小麥鈴。一想到兒時母親做的小麥鈴,頓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金華,小麥鈴,是我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小時候,能夠吃上一頓小麥鈴,已經(jīng)是奢望。當時,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有限,只有在過年過節(jié),或者招待客人時,才被端上桌,也只有這時,我才有機會一飽口福。后來經(jīng)濟條件好轉,小麥鈴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小麥鈴,又稱“米篩(篾篩)爬”,中間是空的,如同小鈴,外形很好看,也許這就是小麥鈴稱呼的由來。
小麥鈴的制作過程,其實很簡單。先用揉好的面粉,摘成一小粒一小粒,然后放在竹篩上輕輕一摁,形如蝌蚪的小麥鈴,也就應聲而出。
小麥鈴,一般是與“洋芋”(土豆)、梅干菜等一起煮著吃,如果有豬肉,加一點也很不錯,配以蔥醬等佐料,一鍋熱騰騰、味道鮮美的小麥鈴,也就出鍋了。如果小麥鈴放“洋芋”,梅干菜是不能少的,否則小麥鈴的味道,就會大為遜色。
來京多年,有時想吃小麥鈴,也讓老婆試著做。每一次,她吭哧吭哧地折騰半天,但端上的小麥鈴味道,總是比不上家鄉(xiāng)的小麥鈴。
這些年,我研究鄉(xiāng)賢、著名作家曹聚仁,發(fā)現(xiàn)大文豪魯迅,也特愛吃家鄉(xiāng)的小麥鈴。
1933年9月11日,曹聚仁移住上海花園坊107號后,曾寫信邀請魯迅先生一家到家中做客。可惜當時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生病,最后只有魯迅一人赴約。這一日的《魯迅日記》有這樣的記載:“曹聚仁邀晚飯,往其寓,同席六人。”
曹聚仁發(fā)妻王春翠,特意為客人獻上了家鄉(xiāng)的小麥鈴。魯迅席間,邊吃邊問小麥鈴是怎樣制作的,她就詳細地講給他聽。一會兒,魯迅就吃了滿滿的一小碗,滿口稱贊說:“好吃,好吃,這次吃得太飽了,下次還要來吃小麥鈴。”曹聚仁附和說:“我的太太制作小麥鈴還不錯,我也愛吃。請先生常來玩,一定給你再做小麥鈴吃。”
每一次回家,總是不忘讓年邁的母親,為我做上一頓家鄉(xiāng)的小麥鈴;家鄉(xiāng)朋友的接風宴上,我也總會點上一道家鄉(xiāng)的小麥鈴。
家鄉(xiāng)的小麥鈴,無時無刻不牽系著游子的心。漂泊的我,想起你,總會感到無比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