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兩個問題。
第一,你有沒有列過學習計劃?想必有,因為計劃讓我們看上去努力,看上去不是純粹性虛度時光,由此而心生安慰。2016年,已過去三分之一還多,計劃完成幾何?2015年的呢?14年?13年?還可以繼續向前推。
第二,你有沒有設計過自己的未來?比如大學畢業后要怎樣?工作5年后要怎樣?10年后要怎樣怎樣?也想必有。然而,從你記憶中第一次說這個句型,到現在過去多久了?過去了你自己定的那個期限沒有?給自己5分鐘好好回憶一下,我曾經想要做什么?我為什么今天還沒做成?
我始終相信的是,我們每一個渴望進步的人心里,都有一個更好的自己,我們是知道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的,關鍵是要把心里面的那個"想做"做出來。從想做到真做,這是最難的一步,知易行難,難在哪里?
第一,萬事開頭難。難在你對未知的擔心害怕,難在你對自己的完美主義。
第二,比開頭更難的,是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其實在現代社會,開頭并沒有想象中難,網絡師傅可以隨時隨地領你進門,反而是后面的修行,這個是真的難。為什么?因為大家現在都很著急,想一口吃成胖子,想一鍬就挖出一口井來。我們是有學習力爆棚的時候,但如果把學習力的峰值當作平均值,這樣列出的學習計劃,怎么可能按時完成?然后又因為沒按時完成,產生愧疚感和加倍的著急感,計劃更緊鑼密鼓,更難以完成,陷入惡性循環。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平衡這“快”“好”二字?是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學霸?真正的學霸是知道秘訣在哪里的。從小到大,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學霸,但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呆子學霸,我覺得我是一個快樂的學霸,老話說學海無涯苦作舟,但這么多年的學習,我沒有覺得苦,當然可能是因為平時不怎么學習,哈哈。關鍵是我總會在最后時刻漂亮地抱一把佛腳,幾乎每一次考試,包括高考,都是一路抱佛腳過來的,當然我會根據考試大小算好抱佛腳的時間,比如高考我留了一個月,比如這次意大利語考試,我留了一個星期六,高考順利考上211985大學,意大利語考試不小心分數最高。那么究竟秘訣在哪里?
240個小時真的可以學會一門新語言嗎?
是的,可以,我已實踐證明。
當然不要寄望于240小時可以達到大神級別,這個就是癡人說夢了。
那么怎么做?
1.合理量化學習強度。
這一點非常重要,就算是抱佛腳,也不要想著一次性抱個夠。240個小時,每天24小時,我10天不睡覺,10天就可以搞定一門語言,或者一天10小時,24天不到一個月就搞定。不行,這么想最危險,最后絕對半途而廢。真正行之有效的是,在一個你可以接受的期限底線內,安排你的學習強度,盡量讓學習的天數持久一點,每天看1個小時連續看10天比每天看10個小時就看1天效果要好得多。240個小時,分成三個月,每個月80個小時,也就是每個星期20個小時,基本每天3小時,早中晚各1個小時,這樣的強度,基本可以讓你持久堅持。
2.記憶的秘密在于不記。
記憶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語言學習方面。小時候爸媽考我和弟弟,看誰能先記下滅蚊板上的一段文字,然后看了幾遍我很快就背出來了。這么多年,不管是中文,英文,日語,意大利語,總會有同學問我到底怎么背課文記單詞的,我每次都說我沒有記,我只是去看。怎么看呢?
我們總是想著要一遍就把一個單詞記死,這是不可能的,反而你越糾結于今天要記多少個單詞,最后沒完成目標,挫敗感只會讓你放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同學背單詞一直停留在A開頭的單詞。我的做法是一次性看多少個單詞,比如100個,或者更多都沒有關系,關鍵是一天的空閑時間內能看完你定的數量,注意是看完,不是記完。
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原諒自己一次性記不住,對有完美主義強迫癥的我來說,其實這種原諒是不容易的,但我知道怎樣記才更容易記住,所以每次只能放過自己,一個單詞連看3遍,不管有沒有記住,要跳到下一個單詞,直到把你定的數量看完,然后第二天重新再看一遍,如此反復,你會越看越快,最多第5遍,你就會和這些單詞成為好朋友。所以,其實一個單詞你總共是看了15遍,但如果一次性就把一個單詞背15遍,其實很多同學不只一次性背15遍,甚至手上還抄了15遍,但最后單詞還是沒記住。這就是區別。
比如意大利語carabinieri這個單詞,雖然有點繞口,但我完全沒有記,因為坐在公交車上看到警車上寫的,每次警車一閃而過,其實就看了1遍,但幾次警車閃過,看過幾次1遍后,這個單詞就是你的人了。
所以,大家試試這個辦法吧,真的很管用,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和我交流。
其實記憶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奇葩記憶法,一般比較奇葩的事情我們都容易記住,比較常規的事情就容易忘記。我喜歡看奇葩說,每次看完節目后,辯手常規的推理一般都忘了,反而一些奇葩選手的腦洞大開的點揮之不去。其實在學習中也是如此,往往知識都是很常規性的,你需要開你的腦洞,編一個奇葩故事,把你想要記住的知識點穿插進去,在大腦中圖像化,再結合思維導圖,這樣你想忘記都有點難。關于這點,記憶宮殿里有提到,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
3.主動學習被動學習交替進行。
人都是有倦怠期的,每天看每天記也有累覺不愛的時候,或者我今天就是不想主動學習,這都非常正常,那么怎么辦?你當然可以就選擇不學習,事實上我也時常這樣任性,但更好的方法是,看個電影放松一下,你學什么語言,就看什么語言的電影,最好沒有中文字幕的,不求看懂多少,只是單純把自己被動地放在一個語言環境里,然后你會發現你竟然聽懂了什么,然后你會想更進一步聽懂,于是學習的興趣又回來了。
以上三點,就是學習一門新語言最重要的三點。做到這三點,你就可以輕松地在三個月內學會你想學的語言。當然這三點是從戰略上說的,具體戰術方面,比如多聽多說多讀多寫,都是老生常談,今天就不贅述了。
最后想說,240個小時,每天三小時,基本三個月,足夠讓你產生一次質變。
這也是我今年感悟到的,以前覺得3個月實在太短暫,不夠實現自己的宏偉計劃,于是一蹉跎回頭看,過去了三三又三三多少個三個月,現在發現,其實自己是失去了多少次的改變機會。比如你想考駕照,不要再拖了,不要說沒有時間,我也是一直拖到去年底終于考了,根本還用不著三個月。比如你想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三個月,事實證明也是可以的,我今年學會了意大利語。比如你想開始寫文章,比如你想養成讀書習慣,比如你想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比如你想健身減肥,三個月,這是一個神奇的數字,都可以助你夢想成真。
凡事關鍵在于做,從“想做”到“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