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從一位臺灣的散文大家的作品里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老子的老師常樅要過世的時候,老子去請教老師最后的教化。常樅喚老子近身,叫老子看自己的嘴巴,問說:“你看我的牙齒還在嗎?”
“沒有,牙齒都掉光了。”老子回答。
“那么,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還在,還鮮紅一如從前。”老子說。
常樅說:“這就是我要教你的最后一課呀。在這世界上,柔軟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之后,你要以水為師,水是這世上最柔軟的東西,但是天下最剛強(qiáng)的東西也不能抵擋水。”
說完后,常樅就過世了。
這個故事的真?zhèn)危覀儫o法考證,但是它卻點(diǎn)出了老子思想的精要所在,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老子《道德經(jīng)》這部作品,里面講的雖然全是“道”和“德”,但是以水做象征的篇章卻有很多,為大家所熟悉的有下面幾條: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才能駕馭天下最堅強(qiáng)的東西,唯有以“無有”才能進(jìn)入沒有間隙的實體。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人的內(nèi)心要像水一樣,盛在任何器皿都不能太滿,滿了就會溢出,所以在滿之前,就要知止。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可是要攻破堅強(qiáng)的事物,沒有一樣勝過水。
老子的哲學(xué),可以說是水的哲學(xué),我們都知道水的珍貴,卻往往忽視它,更談不上對她的敬畏,善能以水為師的,那就太少了。所以老子才會感慨地說:“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弱能勝強(qiáng),柔能克剛,天下人都知道,但天下人都難以實踐)
感慨還是好的,有時候現(xiàn)實卻令人悲哀。
如果我們對人說應(yīng)該以水為師、向她多多學(xué)習(xí),敬畏她,珍惜每一滴水,保護(hù)環(huán)境和水土,不要濫砍濫伐(尤其是水系的上中游植被),不要破壞森林,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這時候,“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識見淺薄的人聽到珍貴的道理,便大笑起來,如果他不笑,也不能算道了)
我想大家還記得今年6月底、7月初時,我國26省份遭遇洪災(zāi),武漢告急的新聞報道,很多時候,大自然不得不用充滿血和淚的現(xiàn)實來教育我們。那個時候,我們可能才有一些感覺和警醒。為什么平時不學(xué)習(xí)呢?非要等到處于危險、抗洪救災(zāi)的時候才想起來,那樣豈不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