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兩篇汪曾祺寫的關于吃的文章,尤其是吃豆腐那篇,讓我回味無窮。
自從到了上海,只吃過兩次豆腐,后來便再也不吃了。上海的豆腐作實不好吃,
我喜歡吃淮安的老豆腐。淮安的豆腐算是老豆腐。上海的豆腐實在是偏嫩了。在我看來上海的豆腐離豆腐腦也不遠了。
我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不在家,我又不會做飯,最后還是豆腐拯救了我。
醬油拌豆腐,小蔥拌豆腐,糖炒豆腐都很好吃。
晚上放學回去沒有吃的,就會拿一塊豆腐用熱水撈一下,然后用筷子把豆腐搗,不過我嫌棄筷子搗的太慢,常用勺子。搗碎后,倒點醬油和醋,拌一拌。就可以把它作為就粥的小菜了。
中飯的菜怎么搞呢?老媽也很有法子。只要一個電飯鍋就夠了。
老媽早上出門早,會把切成塊的豆腐裝在盤子里,撒點蔥花和細鹽,倒點油,放在電飯鍋里和米飯一起煮。中午,我回去吃飯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吃了。
至于炒豆腐,這個是難得吃一回。而且都是當做夜宵來吃的,我小時候蠻胖的,這和我夜里吃東西是有很大關系的。
可是我重來沒見過老爸老媽是怎么做的。反正到我眼前的時候,只見白嫩的豆腐已經變成微黃泛著油光,香噴噴的炒豆腐了。
吃在嘴里,豆腐有點焦感但是和白糖裹在一起倒也口感滑嫩。每次我都只能吃一碗,邊看電視邊吃,那是我的幸福時光。現在長大的我,時常覺得小時候的東西是最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