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實在有太多種了。
我們家院子里有一棵老香椿樹,所以小時候常吃香椿拌豆腐,雖然也能用小蔥拌,總覺得在香味上少了些什么,省事應付人似的,所以沒這樣吃過。把香椿葉子洗凈,挑綠的剁成碎末,撒上細鹽,拌了小磨油,再一齊澆到豆腐上,是下粥的好菜。
豆腐腦有甜咸之爭,若是做得不好吃,倒也沒什么可爭的。上初中的時候過周末起得早,就跑到學校附近一家賣豆腐腦的攤子那兒,買兩碗甜的,兩碗咸的。豆腐腦被一碗一碗列在一個金屬做的手推箱里,不知道那是蒸箱還是只為了保溫。甜的豆腐腦上撒了一層山楂條、葡萄干和黑芝麻,砂糖放得多的地方泛起一點黃色,攪勻了也甜津津的。咸的豆腐腦也沒有鹵子,只加了黃豆、芹菜粒、家里釀的咸菜干,吃起來有芹菜的清香和豆腐的醇香。
學校北邊的一家早餐店,賣的豆腐腦以鹵料的豐富見長。其實他們家是賣胡辣湯的,店名就叫“西華逍遙鎮胡辣湯”,我本以為逍遙鎮屬于陜北地區,一搜才知道是河南的,也算本土產物了。他們家的鹵子辣,因為放了大量的胡椒。里面又有豆腐條、黃花菜、黑木耳、花生碎,還有小片的兒的牛肉,吃到最后大汗淋漓一把鼻涕,卻很開懷酣暢。
大概是初二下學期,學校附近的小吃一條街生意尤其興隆。那時候來了一個新的推車攤,賣的是煎豆腐。把豆腐切成長方塊,鐵板上刷了油,煎到兩面金黃,再刷了番茄醬或黑椒醬,撒了香菜和蔥末,隨后放幾滴香油,吃辣的的撒一些辣椒面,鏟出來盛在小盒子里,一盒六塊,回家的路上既暖手也不餓肚子。那時候我曾經跟推車的叔叔說推車上面可以加一個蓋子,馬路上的塵土就不容易落下來了,他告訴我水蒸氣是向上發散的,所以塵土落不到豆腐上。還多給了我一塊吃。
我不喜歡吃麻婆豆腐,太辣,也不香,沒嚼頭。大概肉末該用牛肉末,味道才香,較勁也夠。搬了新家之后,小區旁開了一家川菜飯店,美團上買一份魚香肉絲加一份麻婆豆腐,送兩碗米飯才不到二十塊,十分劃算。然而麻婆豆腐我只把肉末給吃了。
轉盤附近有賣熱豆腐的,大喇叭用方言干巴巴叫著“熱豆腐”。以前老豆腐是放在瓷盆里的,用豆腐布包著,我總覺得那有股豆腥味。熱豆腐要多放芝麻醬和韭花,回到家芝麻醬糊弄了一層,還要再挖兩鐵勺芝麻醬。吃到最后就剩豆腐渣狀的糊兒了。
魚頭湯里加的豆腐不容易散,大概是嫩豆腐吧?這時候豆腐總要大塊兒的,切成小塊不好夾,本來魚頭就沒多少肉,豆腐也小嗎?魚湯里只放豆腐,最后撒上整棵的香菜,鹽也少放,不兌水。白色的魚肉和乳白的豆腐,坐在冬天的陽光里一點一點剔著吃,感覺很棒。
下鍋涮菜里大多是千頁豆腐。關東煮和麻辣燙里也有這種。在學校食堂三樓吃小鍋的時候剛下鍋沒多久,就鼓成氣球那般圓了,要再放一會兒再吃。千頁豆腐炒菠菜好吃,老豆腐炒的話總能吃到一股鐵味。就暫且不論營養吸收的化學問題了。
日本豆腐口感滑,來不及嚼就化成汁兒了。燴豆腐羹吃的時候只能用勺子挖,筷子是夾不住的。放的木耳、腐竹一類,是給豆腐提味的,因為豆香太弱。
這是在大悅城一家東南亞主題館子里吃到的豆腐,用的也是日本豆腐,但是外層焦脆,內里滑嫩,外面不知何物的佐屑入口奇香。
在北語上口語課的寒假,一個人到五道口購物中心吃飯。點了一份豆花,以為只有一小碗,結果上來了小盆那么大的玻璃碗,上面罩著一個托盤,碼著六樣小菜。比較喜歡的是豇豆(也有叫豆豉),因為每年夏天在曬棚上都會釀成缸的瓜豆,腌西瓜的時候總能趁機吃到肚皮圓圓。
家里也打豆漿喝。小時候媽媽老愛去雙心豆腐坊買豆漿,那豆漿跟水似的,放在一管一管的塑料膜里,跟加粗加大的旺旺吸吸冰一樣。抱著可以暖手,就是怕灑,一管可以倒滿兩瓷碗。不過那兒的豆漿豆味最醇。用豆漿機打出來的豆漿,一般因為加了紅棗、花生,或者綠豆之類,豆味弱了,顏色也變成均勻的淺紅或者豆綠,跟糊糊差不多。單喝豆漿太無趣了啊。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學校的豆漿豆腥味有點重,有些齁得慌。豆漿加牛奶據說影響鈣的吸收,不過我們家也不這么喝,因為不好喝。林清玄有篇文章里提到過豆漿里沏雞蛋,想必也不怎么好吃。
對了,還有臭豆腐。臭豆腐也叫臭干子,小時候吃的大部分是黑色的。后來好像因為鉛含量高還是怎么的,就清一色變成了土黃色的。以前的臭豆腐好吃都在汁液上,可能是因為勾了芡,湯汁厚重。里面混雜了許多花生碎和香菜末,吃起來呲溜呲溜地響,加了辣椒的更香(也更容易流鼻涕)。我媽媽帶我在實驗小學門口吃臭干子的時候,一群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學生剛放學,他們指著我笑,我非常尷尬地捂住了嘴巴。如果能回到過去,我一定要酣暢淋漓地大吃幾碗!現在萬佳量販斜對面的幾個賣臭豆腐的攤子都沒有湯汁了,只是刷上一層醬汁,刷上辣椒醬就完事,臭豆腐就真的只剩下臭了。
過年的時候吃素餡餃子,總要炸上成盆的豆腐干、焦葉(面食),炸豆腐干也可以那么好吃!脆邊嚼起來嘎嘣地響,豆腐里有一個個蜂窩,像蒸老了的雞蛋,然而十分耐嚼,吃完一片總要歇好一會兒,嚼得太陽穴都酸了。把豆腐干切條,切粒,和炒過的雞蛋碎(加了鹽)、韭菜末、粉條末拌在一起,就是很好吃的素餡。吃素餡不會積食,所以我很喜歡。熬菜的時候把豆腐干切成條,放了海帶、粉條和蘿卜丸子下鍋同煮,加麻醬或者辣椒,就著饅頭吃。
炸小肉丸也可以放豆腐汁。我媽媽第一次在和面的時候加了豆腐汁,我吃著總有一股怪味,后來再吃的時候就覺得好吃了。
現在上大學,隔著許多年的時光,覺得以前豆腐的真味兒都離我遠去了。然而比起《食事》和《談吃》兩位先生遺憾地感嘆“現在已經不復存了”,仍還是有所希望的。過年回家還是可以吃到媽媽的炸小肉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