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懷著寶寶的時候,心里充滿的是即將作為母親的喜悅,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唯恐傷害到肚子里的寶寶,相信天下所有的媽媽也一樣,可是隨著寶寶一天一天的長大,我們幾乎都忘了,自己的初心,想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而毀掉這些的恰是我們的壞情緒。
壞情緒來自生活的壓力
我們每一位成年人,生活都不易,曾經微信上有一段話調侃,八零后已經到了不敢病,不敢老的年齡階段,我們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又是獨生子女,身上的壓力就可想而知。在公司,我們兢兢業業,生怕一不小心丟掉了工作。畢竟身后有一群年富力強的 90 后在追趕。回到家,如果遇到的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此刻,積累的情緒就會如同火山爆發,噴薄而出。大頭兒子,想讓爸爸買一個心儀已久的套頭娃娃,可小頭爸爸正為談判的事焦頭爛額,理所當然地認為大頭兒子是無理取鬧。積攢這種壞情緒的小頭爸爸對著大頭兒子吼道:“你就只知道買玩具。”此刻的大頭兒子怏怏不樂的低下了頭,小頭爸爸在大頭兒子的眼里成為了一頭發火的怪獸。小頭爸爸沒有注意到這些,以至于,自己的電腦和車子一起沉入沼澤后,撕毀了大頭兒子的圖畫。大頭兒子傷心的跑走了。
壞情緒來自糟糕的家庭關系。
一段糟糕的家庭關系影響有多壞,壞的超乎各位的想象。網絡上,一位媽媽因為和婆婆關系處理的不夠融洽,積累已久的壞情緒爆發,把自己的孩子打成了傷痕累累。看著那被打的孩子的圖片,我的眼淚唰唰的流下來,眼睛被打腫了,身上到處都是傷痕。這個孩子原本應該有著天真爛漫童年,卻經歷著他這不該經歷的一切,承受著他不應該承受的一切。試想他以后的人生,是生活在了多大的陰影里?我們不想惡意的揣摩人性,但這個壞情緒下的母親如同惡魔,親手撕碎了孩子的一切。我們也愿意相信這個孩子曾是媽媽的心頭肉,掌中寶。做為一個媽媽,誰又愿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可是壞情緒導致她成了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事后的她也許后悔不已,可傷害已經發生,我們都應該警醒,不要再讓壞情緒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劍。
壞情緒來自于夫妻不同的教育方法
同事說:“昨天,他的孩子和他賭氣去了奶奶家”。我問他為什么,她說,因為一時控制不了壞情緒,自己動手打了孩子。同事和他老公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截然不同,同事是一位幼師,對孩子管教極為嚴厲。孩子爸爸,確對孩子放任不管,而且有求必應。孩子養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做作業也很拖拉,孩子越拖拉,同事越生氣,最后,同事控制不住心中壓抑的怒火,就動手打了孩子。做為媽媽,我們都知道打完孩子后,心里都很后悔,可是當時就怎么控制不住呢?試想,如果,他們夫妻多一些溝通,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步些,同事的壞情緒也不會產生了。
羅伯懷特權說過:“一個人,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做壞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擺脫壞情緒的法寶就是擁有一顆童心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那個對世界充滿幻想的小孩,日復一日,那個住在內心里的孩子早已離我們遠去,我們變得物質,變得功利。可我們的孩子渴望擁有的是一個能和他一起玩耍,一起嬉鬧的爸媽。哪怕是一個笨拙的手工,一副搞怪的涂鴉,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都會成為親子關系的黏合劑。當小頭爸爸放下手頭的工作,在白夜城和大頭兒子快樂的玩耍時,不僅找回了久違的童心 ,也找到了和兒子之間的親情。
擺脫壞情緒需要父母的同心合力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在這種家庭生活的孩子才會有幸福感。當父母哪一方有壞情緒時,另一方用愛去調合,壞情緒也會被趕跑。閨蜜蘭因為業務上的事和同事發生口角,又被鄰導痛罵了一頓,心情非常糟糕。回到家,向老公訴說了心里的委屈。丈夫小心地安撫著她。接下來,蘭和孩子愉快地吃了晚餐。在和諧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多么幸福。
曾經有一組調查:孩子們一致認為對自已傷害最大的是,爸媽的話語。
你真笨!
你是只豬!
這些壞情緒下產生的話,就像刀子一樣深深地刻在了孩子們的心靈里。
我們不想讓我們的孩子受到外界的傷害,那首先要做的是不能讓自已親手傷到孩子。控制住壞情緒,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要讓悲劇重演。喚醒我們內心的童心,和孩子快樂地玩耍,建立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因為,我們的孩子還不能夠理解,爸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壞情緒,他們只會想,爸媽不愛我了,是因為我不夠好,帶著這種心理上的傷痕,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還小,修復傷痕還來得及,從控制壞情緒開始。你有一萬種理由,說控制壞情緒很難,你就應該有一萬個決心去控制它。當情緒來時,勇敢地按下暫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