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文前:我及我的同齡人,90后。?我們似乎比80后更懂得生活,懂得享受,卻沒有80后那么未雨綢繆,那么知足常樂。即便月薪3000,我們也能明目張膽地追求小資與品質,毫不吝嗇地購物旅行。我在成都,這風氣更甚,年輕人大張旗鼓地花錢,臨了,哭唧唧地掏出所有信用卡,計算著怎么安然度過各個還款期。這樣的日子,真的夠了。
so,90后的中年少女們和中年油膩男們,你還保有少女心和少年情懷嗎?畢竟如今這樣尷尬的年齡,我們一無所有就罷了,還失了年少輕狂,留下的東西聊勝于無。
身邊并不少見的例子是:
阿林是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在一家設計事務所工作,工資不算低卻堪堪過活,但信用卡和花唄賬單漸漸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等他反應過來再去計算時,發現自己必須持續工作7個月才能還上。他想做游戲設計,但現在,因為被花唄擋住了辭職信,不得不去忍耐乏味難耐的工作日。
六姐是個編輯實習生,因為她的幸運數字是6,社交能力極好,得了這么個戲稱。她家中拮據,大學就做過不少兼職和小買賣,賺多少花多少,一直活得如魚得水。前段時期查出母親患了乳癌,而她手頭不足兩千元,于是她除了本職工作,又做了超市收銀員、電影檢票員和咖啡店員。她想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因為被疾病困住的家人,不得不去束縛日夜煎熬的追夢心。
更多、更多、更多的同齡人,曾經那么意氣風發、風生水起的光芒萬丈的一群人,因為習慣了安于現狀,開始活得不好不壞不痛不癢,就自愿在煙火世俗中舍了豪言壯志,舍了年少時的日日所想。還沒翻越山河大海,就老氣橫秋地把“泯然眾人矣”說成是“平凡才是唯一的道路”。
終于,90后被貼上了“迷茫”的標簽,旁人只當我們從來沒有夢想,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時代誤會了我們。
阿林和六姐都知道,當然,全世界人都知道,錢很重要。不一樣的是,“90后”這一代人更懂得花錢并且對錢更沒有概念罷了。我一直自詡文人,念叨著“不為五斗米折腰”,“財富自由”這4個字,我是到今天才有深切感悟的。
生平第一次給自己列了存錢的計劃,第一次拿起理財的書籍,說自己是菜鳥都還有些慚愧。但無論如何,既然開始了學習,自然希望有所得,這才寫下一些心得,一來希望那些比我還晚的90后見此有所思,二來也是希望看到此文的大神們能給些建議。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以前只把這句話當做一組普通的對仗古文,原來,"窮者"和"達者"之間,或許隔著一個正確的理財觀。
以下是蝸的一些感想和筆記:
我想變富(念想以驅動):
金錢有一些秘密和規律,要想了解到這些秘密和規律,其前提是你自己必須真的有這個愿望。——寫下十個想經濟獨立、財富自由的理由:1、想買房(做成民宿的樣子,家人朋友都能在此團聚);2、想旅行(每年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想去的地方,不用過多考慮金錢);3、學習(喜歡的技能或專業都能去一心習得,例如攝影、游泳、潛水、書法、繪畫、手工藝等);4、給生病的家人得到最好的治療,買一些器械或保健品預防他們生病;5、持續公益,進行一場以上長期支教,如有機會,做更多更好的公益;6、給家人朋友準備美好的禮物,多多陪伴;7、住在海邊、森林、沙漠、島上,想住多久住多久;8、吃好吃的東西;9、讓自己變得漂亮,尤其是痘痘啊衣著啊什么的;10、最后一個,要留給未來的愛情。
我要變富(目標以行動):
1、目標確立:把10個理由壓縮成3個目標,并貼滿照片;想象自己實現了這三個目標后的景象,越具體越好;設立儲蓄罐,堅定“做”的決心。——我的3個目標:1、4、5。我的儲蓄罐里,因為又很多未知因素,暫時做個保守估計:房子首付+裝修80w,家人醫療30w,公益20w,合計130w。
2、行動:把注意力發現別人的需求,而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我能做的、我知道的、我擁有的東西)去滿足需求上,就能賺到錢。。——我的能力:文字、錄音、攝影P圖、旅行路線、微商。
我能變富(思維以轉變):
"富人思維"這件事,單從字面上看,我相信90后底子比其他人要好一些,但深層次來講,富人思維的認知和習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等我對此稍有見解時,再做分享。
最后,愿你堅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愿你找到屬于自己的鵝(本金),愿你通過學習讓鵝自動生金蛋,但請一定記住:不要因為貪婪殺掉自己的鵝。
以及,愿你兼濟天下。
關于小蝸:女漢一枚,尚自由,愛書寫。有言: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此文由小蝸原創出品,如需轉載,必請告知(微信1762809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