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淺的讀了一遍英國作家威爾斯的《世界簡史》,作為一名非歷史學研究者,時常驚嘆于其歷史學功底之深,對世界發展脈絡把握理解之細。從地球的誕生、物種的起源、人類的進化,再到現代文化的形成,娓娓道來。對于本人這類型不慎勤奮的人來說,閱讀本書最大的障礙,可能在于歐洲各個國家、名族之間的戰爭,猶如看黑人會臉盲般。如果可以在文中配上一些不同時期的世界格局地圖,或許能使得本書更加通俗易懂。就本人粗糙的讀完本書,也想對人類進化發展的幾個節點說說自己的感想。
關于人類的起源,目前人們普遍認同的是地球上的有機元素(氫、碳、氧等)在多方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二氧化碳、水等),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生物單體(氨基酸、糖等),生物單體聚合形成蛋白質,蛋白質出現后生命也就隨著誕生。隨著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出現不同的生命體,形成不同物種,人類也產生在此過程中。這里至少有三個問題節點:元素的基本組成單位從哪里來、非生物是如何質變成生命、人類是如何在物種進化中脫穎而出?
元素的基本組成單位從哪里來,或許目前只能用“上帝”造物來解釋。是否可能存在一種“生物”,創造人類已知的物質,進而有了人類。那么這種“生物”又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歸結,目前只能是一種虛無。借用《道德經》中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上帝或“道”是問題的歸結,或許也是另一問題的開端。
非生物是如何質變成生物,這關鍵性的一躍,到底是化學聚合而成,還是外太空的“舶來品”?目前還未有定論。如果是外太空的舶來品,雖仍未能解決生命的形成問題,但至少對地球生命的形成和歸宿有了短期的方向。如果生命是地球化學聚合而成,那生命的意義將直指“道”。至此,追逐“道”的過程,也將是人類走向終極毀滅的過程。得“道”,也即失“道”,或者說人類將成為一種新的存在體而存在,實現另一次的質變。
人類是如何實現進化加速?在當下的物種競爭中,人類無疑是勝利者,處于食物鏈的最頂端,統治著地球。可以說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有著質的差距。普遍認知,物種的進化是非常緩慢的,進化單位至少以千年為單位。而在同樣的外在環境下,人類的進化速度遠飛其他物種可比。那么人類加速進化的原點在哪里,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節點,也是本人想強調的一個節點。
就生物進化而言,是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負載的發展過程,其主要體現在族群遺傳性狀的變化。生物的進化是一個適應改變的過程,也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從同一物種而言,進化的外在表現,可以說是經驗的累積,或是技能的提升,其先決條件為后代能接收到多于前代的信息量并加以處理。因此,物種進化的問題可歸結于如何能讓后代獲得更多的信息量這一前提。至此,人類如何實現加速進化,答案呼之欲出,其節點在于人類將當代的信息以某種形式留存給后代學習。這也是造紙術為什么能成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緣由,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本書中也有提及。
為什么會提到這三個節點,是因為這三個節點都存在一個質變的過程,一個從0到1的過程,都是問題的歸集點。對于當下我們的生活,卻也有一定的思考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