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片名:羅拉快跑(1998) 導(dǎo)演/編劇:湯姆·提克威
北京,出租屋及地鐵
這部電影最炫目之處應(yīng)當(dāng)就是導(dǎo)演對各種鏡頭語言的盡興運(yùn)用(或者說,玩兒得很嗨)。電影開始引用了T.S.艾略特的詩句:“我們不應(yīng)該停止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將回到我們的起點(diǎn)/并第一次了解該處 。”即一舉道明了本片的核心性質(zhì),探索,和游戲。
據(jù)說導(dǎo)演本人是大游戲迷,電影的游戲基調(diào)也很明朗。全片為板塊式結(jié)構(gòu),開篇十來分鐘如同游戲開啟前的情境介紹,曼尼替他的老大做鉆石交易,拿到10萬馬克后,沒等來接應(yīng)的女友羅拉,只好搭乘地鐵,不想一個失誤,裝錢的袋子被留在地鐵里,流浪漢撿了漏。于是他打電話求助羅拉。在接下來的20分鐘內(nèi),羅拉必須“收集”到10萬馬克,才能拯救男友。
游戲開始了。
羅拉從家往外跑,經(jīng)過瘋叫的惡狗、遛嬰兒的女人、騎自行車的男人、剛啟動引擎的梅耶、拎著錢袋的流浪漢;終于來到銀行,撞上爭吵的父親和情人,要錢失敗,離開,再跑到超市外,沒能阻止掏槍搶劫的曼尼。
搶劫成功的他們被警察包圍。羅拉中槍倒地。電影僅過去了30min。下一瞬,鏡頭閃回至曾經(jīng)的某天,羅拉和曼尼躺在床上,紅色濾鏡里,羅拉不停地問曼尼,主題就是“do you love me?”畫面外的我想,難道之后50min都要回憶二人的前史嗎?然后,畫面又切換到劫后不余生的羅拉,仰面望天,說:Stop!于是她又從家里出發(fā),經(jīng)過惡狗、遛嬰兒的女人、騎車的男人……所有場景,周而復(fù)始。
正如導(dǎo)演在片頭提示我們的,“游戲之后即游戲之前”。這就是一個大型真人實(shí)景體驗(yàn)游戲,背景是柏林的街道。羅拉是游戲玩家,她需要完成任務(wù)(找到10萬馬克),達(dá)成目標(biāo)(拯救男友);所以她一路奔跑(全程有動感的電子樂),遇到各種路障(形形色色的人),并能夠像我們在電腦前點(diǎn)擊圖標(biāo)、繼而信息頁面彈出一樣,羅拉通過與人交談、摩擦,可以看到他們的前史或未來(電影中,這部分均用快照的形式呈現(xiàn),“咔咔咔”的音效里,一系列快照次第出現(xiàn),遛嬰兒的女人曾經(jīng)拐走孩子、酗酒;騎單車的男孩之后會重傷住院)。
這是游戲的主場景。與此同時,在游戲的次場景里,曼尼在不斷地打電話求助、借錢,在超市門口徘徊;羅拉的爸爸和他的情人在交談、接吻、爭執(zhí)。只不過羅拉無法看到(或者說,游戲玩家沒有權(quán)限了解)這些,只能在柏林街頭不停地跑。于是她需要積攢經(jīng)驗(yàn),Game Over后從頭再來,做不同的選擇,在不同的地方經(jīng)停,闖關(guān),失敗,再闖關(guān)。她離家下樓時是選擇等待、躍過還是被瘋狗絆倒,她是攔下、踩上還是趴到梅耶的車上,她跑進(jìn)銀行的時候爸爸和情人正在甜言蜜語決定離開她們母子還是相反,她有沒有趕上救護(hù)車,她會否搶銀行,她能否在12點(diǎn)前到達(dá)超市……都指向了不斷變化的未知。
這部電影要怎么進(jìn)行下去?答案很簡單了,讓羅拉不停地重啟游戲,直到成功。電影中一共呈現(xiàn)了三次游戲全程,平均每次為20min,恰好與羅拉接到電話到跑向男友的實(shí)際時間相同。導(dǎo)演用了很多花火讓相似的情節(jié)不顯得無聊,比如電視屏幕里羅拉奔跑的動畫片,頻繁的多場景交錯,人物敘述時打出的黑白加速鏡頭,羅拉過濾求助對象時他們一一閃過屏幕,如同這些臉孔閃過羅拉的腦海(多年以后,《神探夏洛克》里也頻繁使用了這個手法),拍攝羅拉奔跑時的快速剪輯和長鏡頭、平視俯視相結(jié)合,令整部影片充滿了Cult趣味。
這些都是游戲式的,虛幻的。但電影里仍然有真實(shí)的東西,就是感情。羅拉在電話里聽到曼尼的壞消息時的著急是真的,兩次閃回時她與曼尼的繾綣是真的(一次是羅拉中槍后回憶,她問“do you love me”;二是曼尼車禍后回憶,他問“我得了絕癥你會忘了我嗎”),所以她會不斷重啟,搶父親的銀行,用99.2馬克賭博,尖聲大吼。她對父親的情感是真的,當(dāng)父親對保安說“throw her out”的時候,她眼中的淚是真的。
這些“真”,讓我覺得,電影似乎不只是一場可以從頭再來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