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知道與不知道有這樣一個說法:
我知道我知道
我知道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知道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 ? ?本篇文章是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翻版。內置了一種沖動和驅動力,無窮盡地去探究所有的“不知道”。這種認知恐怕是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的分水嶺,所引起的一連串連鎖反應導致了現代東西方文明的巨大落差。
? ? ? 讓哲學家一直頭疼的一件事,就是人對一個物體感知到的樣子,就一定是這個物體本來的樣子嗎?那么它本來的樣子應該是怎樣的呢?你能確保你看到的一棵綠色的樹它本來的樣子就是綠色的嗎?還是通過了我們眼睛的視覺加工后的顏色?此題無解。因為沒有人不用眼睛去看這棵樹。沒有人能夠證明這棵樹是綠色或者不是綠色的。盲人壓根就不知道樹為何物。人類只能用自己以為的那個樣子主觀武斷的認定就是一件事物本來的樣子。
? ? ?于是哲學家能決定繞過這樣的無解,轉身求助理性和思維做出正確的判斷。三種方法。如文中。從命題本身來說,毫無破綻。孰不知稍有不慎,仍然會以他以為他以為的作為理性思維的大前提,會導致比感官感知到的更大的謬誤和荒唐。如文中的白天鵝與黑天鵝。
? ? ? 所以,兜了一個打圈子,問題又回到了原點,“知”不過是人類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武斷之知。奢談真理是妄念,靠譜的還是“我知道我一無所知”。